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Pinterest异军突起引领社会化电商潮

(2012-05-26 20:13:56)
标签:

it

分类: 科技


Pinterest异军突起引领社会化电商潮

今年互联网上最热门的网站是哪个?毫无疑问是Pinterest。这家网站创建仅仅一年多时间,发展速度惊人,第一年表现已超过了创建之初的FacebookPinterest不是个很复杂的网站,却能用简单的架构创造出崭新的浏览模式,崭新的分享模式,在传播上开辟了新的通路,也为社会化电商注入了清新动力。

什么是Pinterest

之前没人相信,在社交网络布局已定的情况下,会有其他的社交网站快速崛起。自2011年上线以来,Pinterest扮演了黑马的角色,其增长是爆炸性的,页面浏览量半年内突破4亿,月独立访问者1800万,邀请制注册背景下注册人数过千万,目前已是全美第三大社交网站,仅次于FacebookTwitter

要想搞清什么是Pinterest,看概念性解读会让人头晕眼花,从其传播路径分析原因和结果即可。其实这家网站非常简单,页面相当于一堵墙,用户从别处看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图片,就钉到这里收集起来,看到这张图片的人如果感兴趣,就进行再分享,形成几何形传播。从传播角度看,这当然是社交网站的路数。具体来说,Pinterest的核心特点有三个。

图片引导收集Pinterest很容易让人想到读图时代,确实,以图片这种直观方式为切入点是其高明之处,有些时候一张图确实是能胜过万语千言的。因此,初次使用Pinterest的用户很容易错误地将其归为图片分享站,因为那翻不到底的页面上全是图片,文字少有。在Flickr等图片分享站上,分享的确实是图片,而在这里,分享的却是图片背后的东西。例如你是个家居爱好者并喜欢收集家居图片,你钉上去的家居图片会被很多人钉到自己的兴趣分类中,这张图片的传播,则大多是由有此类需求的人完成。

兴趣衍生社交:Facebook等社交网站不同的是,Pinterest的社交并非围绕着人展开,而是围绕兴趣进行。在Pinterest中,点击即关注,你可以关注发布内容源,而不必去关注发布者。这样做的好处是,自动去除了你不感兴趣的信息,提高了社交网络的效率。你钉上去的东西被人扩散,并被评论,对方甚至不关心你是谁,唯一关心的是你发布的内容。人们通过兴趣纽带,实现了更为客观的社交行为。

简化刺激兴趣:在过去,单就你的某个兴趣去寻找内容,该怎么做呢?或许使用搜索引擎,但搜出来的信息还要面临二次筛选,不一定是你想要的。还可以去精品网址站如del.icio.us,但这也面临着一个筛选的问题。Pinterest把这一切简化了,如果你喜欢收藏美食图片或视频,到Pinterest上去关注几个信源就行,你在别处发现的美食图片,也可以钉过来,过程极其简便。你不必把图片下载后贴上去,只需一键分享过来,每张图片带有一条网址,想了解其他信息,点击两下即可访问到原始地址。

社会化电商新天地

Pinterest采用的是瀑布流页面布局,一列一列全是图片,用户登陆后根本不需要翻页,顺着页面往下看就行了,看到喜欢的就点一下。这种页面布局,错落有致,极具美感,很受有些品味的年轻女性喜爱。事实上,有87%Pinterest用户为女性,家庭年收入10万美元以上,其中一半的女性有孩子。在互联网上,女性的商业价值非常高,不管在现实中还是在网络上,商家都喜欢赚女性的钱,她们是消费的中流砥柱,商业想象空间很大。

Pinterest成功之后,自然也面临一个盈利模式问题。有价值这么高的用户群体在这里,没理由偏离电子商务轨道。当然,在一个以兴趣、收集、分享和品质为主体的社交网络中,直接切入电子商务是会被唾弃的,但其社会化电商的功能却无法被忽视。Pinterest每天分享的图片中,有相当一部分源头出自电子商务网站,人的兴趣无法完全摈弃商业因素。根据资料分析,今年2Pinterest导出至电子商务网站的流量已超越twitter,是Google+, YouTubeLinkedIn三者的总和。

传统的电子商务推广,依靠的是展示广告等主动型信息输入,而在Pinterest上,兴趣的分享本身就带有一种被动特征,而以兴趣为基础的而被动型消费潜力无限。如果一位用户看到很多人在收集一条裙子的图片,并对其作出评论,那她得到这条裙子的愿望相对就很强烈。在传统电子商务网站中,用户对商品的评价是非常有价值的内容,但这些评价超过了一定量则会形成马太效应,造成评价失真的情况,掩盖了其真实情况。这一弊端,在Pinterest上则可以被更为有效地回避。

社会化电子商务近年来很热门,大家都在社交网络中寻找机会,但在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社交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和我在微博上相互关注的人,或我在人人网上 亲戚和同学圈子,不一定有和我相近的消费习惯与偏好,因为维系我们关系的绝不是兴趣。Pinterest的出现,打开了一个新思路,人际关系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营销管道,共同兴趣才是。电子商务网站的广告投放是输入型的,转化率相当可怜,因为看到广告的用户不一定都感兴趣,100个点击广告的最终能有3个完成购买行为,已是相当不错的成绩。而商品在100个拥有共同兴趣的用户中展示,其转化率会达到相当惊人的高度。

让我们来看一组最新数据,想象一下Pinterest的商业潜力:从今年起,Pinterest的用户连续十几天每天增加145%,每天有200Facebook用户登录Pinterest,每个用户在Pinterest上停留的时间平均为1小时17分钟,Twitter用户只停留36分钟。Pinterest的转帖率为80%,而Twitter只有1.4%

中国追随者的创新

Pinterest成功之后,毫无例外在中国拥有了大量追随者。事实上在Pinterest之前,国内网站在分享方面做得最好,质量最高的是豆瓣,Pinterest则是另辟蹊径,提高了分享的质量和效率,引发各种模仿与跟风。

国内类Pinterest网站有堆糖、花瓣、美丽说、蘑菇街等,目前为止比较大的有30家左右,其余小网站就不计其数了。要说这些网站是山寨也不对,还是有很多创新的。中国追随者分为两类,一类是完全照搬,这种是少数;另一类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这是多数。不过,瀑布流的页面格局是每一家都采用的,这没有例外。

历史经验无数次证实,中美情况差异太大,照搬和移植没有出路。之前所有美国网站的中国版,做成功的大多是由于做出了差异化,例如新浪微博。从Pinterest的用户群来看,以美国中部各州中产阶级家庭妇女为主,高中以下和研究生以上学历分占两个较小的极端,中间人群均以大学学历为主。这部分女性消费能力强,有一定品味,乐于分享和展示。

中国这边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先不说城市中产阶级是否已形成,中国上网群体仍呈低龄化,女性经济基础仍嫌薄弱,网上购物群体仍以中低收入阶层为主。更为关键的是,中国网络文化中缺乏分享元素,网民更注重结果的独占,这对于Pinterest这样以分享为核心的网站来说,是致命的。

Pinterest志在高远,目前还没有明显的商业化特征,目标注定是要发展成通吃型的巨型互联网公司。而现阶段,中国互联网产品之所以能够成功,不外乎是以营销来驱动发展,这或许限制了其发展格局,却也是最可能被接受的发展模式。

目前淘宝网有五款类Pinterest产品,无不以服务淘宝的电子商务生态为己任。做得比较成功的美丽说和蘑菇街等,也都以商业营销为目的。兴趣,在中国类Pinterest网站中被边缘化了,因为运营者支付不起维系兴趣的成本,商业倒是成为这类网站的主流内容,因为商业利益可为其获取发展血液。既然Pinterest最终目的还是要打通社会化电商的通路,不如直接一点,单刀直入。例如蘑菇街,怎么看都像是一家电子商务网站,标价和折扣都打上去了,这也不错,目的性很明确。能通过轻社交概念成就几家重商务的网站,也是很有意义的。

Pinterest的中国追随者很有智慧,虽然做不成潮流引领者,却能在潮流中长袖善舞,以较低的风险成本发展起来。这或许是中国互联网的一种无奈,对那些创业者来说,却也可引以为幸。


原载于《网络传播》2012年第5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