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微博
(2011-07-01 20:38:27)
标签:
周鸿中国gb2312微博楷体杂谈 |
分类: 科技 |
疯狂的微博
中国内地微博网站早在四年前就已开始出现,但在政策和监管不到位的市场环境下,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很多,并未出现爆发式增长。多数人都明白,微博拥有美好的投资前景,但对该项目成败起到关键作用的,还并不是前景,而是政策环境,
随着宏观与微观环境的改善,2009年8月新浪微博测试版开通,其他国内主要门户网站快速介入,各自布局争抢有利位置。2010年2月,人民网微博上线,虽然对微博市场竞争格局并未发挥实质影响,但却揭示了微博发展的良好政策预期,使得市场信心大振。至此,微博的发展开始从快速增长,转向狂飙突进。
一路狂奔的微博
今年5月,康盛创想在北京长城饭店召开年度论坛站长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位站长齐聚于此。会场内外,微博的身影随处可见,内测中的腾讯微博在会场上发放邀请码,网易等微博也摆起摊位向站长们展开宣传攻势。大会全程用微博进行直播,站长们也习惯于用微博来进行沟通,联络感情。周鸿祎、蔡文胜、唐骏等嘉宾,在上台演讲结束之际,都不约而同为自己的微博做起广告,求得在场论坛站长们加关注。其间,周鸿祎在演讲中对金山杀毒发起猛烈攻击,引发在场金山拥趸反击,而这场战争的战场在站长大会结束后,直接被搬到了微博之上。参加此次站长大会的人们虽然并不都是前沿的IT精英,但也都是离市场最近的业内人士,在这样一个讨论BBS和SNS发展的场合,微博却不经意中成为一个主角,足可见其受关注程度。
从去年8月新浪微博上线测试开始,直到今年第一季度,微博的注册用户和活跃度都保持了较高增长幅度。新浪仍延续了过去发展博客时的做法,在微博拓展上走名人和媒体路线,大力邀请各界名人和主流媒体在新浪开设微博,截至8月,已有2万名人在新浪微博通过认证,466家主流新闻媒体,超过100家政府机构开通了新浪微博。
进入今年第二季度,随着世界杯足球赛的开战,微博发展势头更为强劲,似乎突然从大热转向了酷热,注册并积极参与的人数急剧攀升。这股热潮甚至影响到了SNS、博客、论坛等网络产品的增长,而SNS网站恰恰是其中受到冲击最大的。从上半年开始,去年同期还风光无限的SNS便接二连三倒掉,大型SNS的注册增长大幅下滑,用户流失的态势非常明显,与微博用户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
今年8月10日,新浪发布了国内首份针对微博市场的白皮书。数据显示,2010年第二季度,国内微博市场出现成倍增长,月覆盖人数从5千万破1亿,总访问次数增长了两倍半,而新浪微博在其中占据了将近一半份额,几乎处于垄断地位。7月一个月,仅新浪微博产生的总微博数就超过了9000万,平均每天新增300万条微博,每秒有近40条微博产生。据研究机构DCCI预计,2010年底,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帐户数将突破6500万个,明年上半年就将突破1亿大关。未来三年,微博账户数的年增长率将在140%-200%之间,至2013年底,中国互联网的微博总账户数将达到4.6亿个。
新浪今年在传统业务上并没有太多特别之处,但却正是由于新浪微博的成功,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股票,从今年5月份的最低点32美元一路上扬至如今的52美元,短短四个月时间,涨幅达到了近70%,成为该市场上表现最好的中国概念股。中国微博市场的疯狂,在新浪的股价上得到了最好体现。
狂热中待解的牌照悬念
一年之间,微博市场增长如此之快,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但在微博高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悬而未决的疑问。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牌照问题。微博是需要有牌照的,这是监管的需要,也是市场规范的必然。过去市场不温不火之时,这个问题可以放一放,但在如今火热的发展态势之下,牌照问题不可避免获得关注。有传言称微博牌照将有20张,也有人说不超过3张,但不管怎么说,有了牌照就能让企业吃了定心丸,踏踏实实开拓,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我认为微博牌照发放与否,并不取决于市场呼声,而是由监管配套法规与设施是否完善所决定的。微博的及时性自然有目共睹,在微博上,消息的传播速度要快于论坛,传播广度要大于IM产品,用户黏性要强于SNS。而且,微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开放性的,各种第三方应用和接入,将会海量出现,这些,都给监管带来了很大挑战。而更实际的情况是,一种网络产品突然间受到追捧并飞速发展,本身就会给监管带来诸多难题,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加以研究,寻找对策,就算摸石头过河,也肯定会先解决主要问题。因此,如果不能首先将监管难题安排妥当,微博牌照的发放时间恐怕还不能过于乐观。
7月份,就在微博发展最火爆之际,各大微博站突然改头换面,将正式发布的微博系统冠以“测试版”标示,搜狐和网易微博还曾暂时关闭。市场人士猜测,这可能是真的要发放牌照了,但时至今日,3个月过去了,还没有任何动静。这最起码说明一点,在监管和审查方面似乎仍有待解难题。微博发展太快了,太受追捧了,用户聚集数量太庞大了,信息传播方式太迅速了,谁也难保不出什么问题,监管方要承担的风险太大,要面对的意外情况太多,因此难做决断。
海外投行对中国微博市场十分看好,但也直言政策风险和盈利模式不明朗,是制约微博发展的两大障碍,这两点降低了投资者预期。作为一个快捷高效的网络传播工具,微博未来要面临的监管问题会很多,有些还会很麻烦,但这都是正常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微博的未来之路最多会有些波折,却绝不至于倒退。
云山雾罩的盈利模式
最近几年的网络新产品都有个共同特点,即找不到合适的盈利模式,赚了人气赔了钱。曾经风光一时的博客、SNS,莫不如此。从“博客女王”徐静蕾到“围脖女王”姚晨,从开心农场到QQ农场,各领风骚一时,名字换了,但缺乏盈利模式的本质没有太大区别。
很多人都在研究如何从微博这一产品中赚钱,但思来想去总是离不开广告、增值服务、口碑营销、服务费、开放应用等,都是老一套,看上去哪个都不错,仔细一看,都不大靠谱。新浪发表的白皮书中称,有2500家企业获得新浪微博认证,包括一些大型企业,都做起了微博营销,效果不错。但实际效果如何,只有天知道,这些企业到底有多少是自觉自愿加入进来的,有多少是真的对微博这种产品有信心,或仅仅只是被新浪硬拉进来占个位置,那就是个再复杂不过的问题了,基本无解。
既然微博与传统产品有很大不同,其盈利模式也绝不可能复制传统方式。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微博盈利模式,如果有的话,绝非目前业界所猜测的那样简单。现在的情形是,在一个竞争紧绷的市场环境下,没人会说真话,但都在默默做,并不时放出几个烟雾弹以迷惑对手。发展了一年的新浪微博近期宣称,两年之内将不考虑盈利的事情,而豪言奋起直追的搜狐微博也放出大话,两年之内做到新浪微博规模,也不考虑赚钱。面对这些话时不必在意,这都是烟幕弹,其实微博运营商对盈利模式的研究一直在紧锣密鼓进行,从未放松。
最近国外有传言称:新浪有意将微博业务剥离出去,通过吸收少量风投,保持控股地位的方式成立合资公司,将微博独立运作,并择机上市。这条消息虽是传言,但如果属实的话,意味着新浪微博的盈利模式蓝图已接近形成,否则又怎么会让微博单独运作呢?而且,这些传言并非空穴来风,新浪微博在新浪内部早已确定了独立运作的方向,新浪为微博开放平台准备的三个顶级域名,也并非只是为了好看而已。主观地分析一下,新浪微博也许会追随Iphone的成功经验,在开放平台上大有所为,其未来盈利模式或有可能真的藏于其中,对于这一点,我们也只能是妄自揣测,外加拭目以待了。
盈利模式,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个网络产品火爆的背后,总是要有靠谱的盈利模式悄悄形成,在成熟期为东家赚入真金白银,否则,产品再好也难以长久支撑。但愿未来的微博盈利模式,能够获得成功,唯有如此,方不负眼下的这一片大好光景。
葛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