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谷翔公司年检将顺利过关 开启谷歌中国回归之旅

(2010-06-29 20:34:31)
标签:

互联网

谷歌中国

google

谷翔

杂谈

分类: 科技

 

    6月30日将是谷歌中国的生死大限,这一日期是工信部对其合资公司“谷翔”审核年检是否过关的最后时刻,年检过关与否直接影响到谷歌中国是否仍可保留google.cn所持的ICP牌照,进而决定到这家公司是否能在中国继续开展商务活动。如果年检不予通过,则谷歌中国才真正算是彻底退出了中国,且回归机会渺茫。

 

    谷歌宣布退出中国的决定曾令人震惊,但在豪情壮志的背后,是谷歌中国必须再用比作出这一决定多很多倍的时间和精力处理善后事宜。作为一家负责任的公司,谷歌不会顷刻间将往日的合作伙伴和广告客商抛弃不管,即便google总部彻底放弃从中国获得营收的念头。但若想做好这一系列善后事宜,就不得不在将域名转向香港后继续与中国政府打交道。

 

    按照中国互联网管理实践所形成的惯例,像谷翔这样的合资公司在申请ICP时是要做出承诺并形成书面文件提交的,谷歌中国的退出,并不能使其规避这一承诺,因为对谷歌中国构成实际股权控制的谷翔公司并未宣布要退出中国,因此在该公司年检时仍将继续做出承诺,在这一点上,占主动权的是工信部而非google。目前看来,谷歌中国并不想真正退出,否则不必向工信部报送年检材料,从而使谷翔公司的ICP证到期后自动被注销,进而使谷翔公司失去意义,如果这样的话也就牵涉不到6月30日的最后大限这个问题了。

 

    美国方面google高层的真正意图,可能是为谷歌重返中国留下最后一颗希望的火种,他们可以把网站搬到香港,但绝不舍得放弃谷翔公司,google高层在谷歌问题上从开始的信心满满到后来的左右为难,再到频频示好,尽显矛盾心态。在谷歌退出的震撼弹所造成的轰动逐渐平息之时,google高层就已对此问题出现分歧,3月份google创始人之一的布林公开批评中国互联网政策,是最后一次,在那以后没有任何针对中国的批评声音发自google或谷歌。取而代之的,是不断的和风劲吹。4月,google发布了Government Requests tool,详细披露了各国政府索取用户数据的次数,但其中涉及中国的数据皆以问号代替,对此google给出的理由是中国政府将审查需求视为国家机密,因此Google无法披露相关信息。这一消息一方面显示google收敛了咄咄逼人的进攻性姿态,不想把事做绝,另一方面等于是google从另一角度婉转表达了愿意遵守中国法律法规的意愿,对中国互联网监管部门来说,其积极意义自是不可言表。

 

    6月29日,谷歌将在中国大陆访问google.cn的自动转向取消,中国大陆访问google.cn时将不再会自动转向至google.com.hk。谷歌对此的解释是来自监管部门的压力所致,监管部门明确表示不接受自动转向,如果谷歌不改变这一现象,将面临被吊销ICP执照的命运。这一日期正好是最后期限的前一天,在这个敏感时间点上,对此消息,可以合理推测出谷歌已与政府监管部门达成某种共识,谷翔公司的年检过关并继续运营将会毫无悬念,现在的问题是,谷歌何时会体面地重返中国大陆,在这一点上,监管者和中国网民的期待丝毫不亚于谷歌本身。

 

    与微软不同,google在中国乃至全球的策略皆为走下层路线,即用户至上的准则,这使得google在开拓策略上显得有些攻守失衡,导致监管事件频繁发生,为这家技术领先的公司未来发展之路埋下了隐忧。与中国的冲突,只是对google全球战略的初步检验而已。事实上,监管从来都是落后于技术发展的,google不应无视这一事实,也不该冒险去考验监管者的决心。中国政府在这次事件中可能会失分的地方无非是“强化网络监管”这一大而化之的口实,但不管是中国政府还是意大利或英国政府,从没有避谈过坚持网络监管的重要性。反观谷歌,他们要顾忌的问题明显要比这多得多,作为一家商业公司,google不仅要面对现实利益丧失所带来的挑战,还有中国这个大市场蓬勃兴旺的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