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投公司4月29日撤掉了投资部门下面的三个部门:股权投资部、固定收益投资部和另类资产投资部;新设立了四个部门,相对收益投资部、策略投资部、私募投资部、专项投资部。根据中投公司自己的口径,本次调整主要是根据投资的资产类别、市场领域、投资方式、合规经营等因素和要求的不同所开展的。但如果我们对新增的四个部门进行一番分析,还是能看出一些其他的东西。
相对投资收益部,主要负责公开市场股票和固定收益产品传统投资业务;执行商品市场和货币策略。这个主要负责的是国债、公司债、基金、小份额的股权等等,总之一切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都在这里。这个部门看上去没什么意思,但事实上却掌握了最多的外汇投资份额。因为作为一个主权财富基金来说,风险容忍度是较低的,不可能把全部的钱都拿来做另类投资和私募投资,更不可能隔三岔五买个一笔几十亿的股票,稳定的收益来源还是要靠这些相对投资。事实证明,一年增长个200%的投资公司并不是不好,但谁能保证明年不会亏个50%呢?摩根斯坦利、美林、高盛不就是例子么,雷曼和贝尔斯登不是倒了么?高盛在2007年赚的钱光发奖金就发了200多亿美元,2008年不也滑下来了吗。所以大起大落是不行的,不是长期经营的正途,要谋求自身发展和长治久安,就要懂得与暴利机会适当保持距离,把大部分的资金投放到低风险和稳定收益的品种上。至于暴利机会,市场中虽然很多,但同整个市场的运行历程来看,这些机会只占很小的份额。这个部门的运行不需要太有能力的负责人,相对保守的掌门人更适合这个部门。
策略投资部,负责公开市场自营的资产管理业务以及绝对收益投资。有报道认为这个部门负责重大投资,实际上不对,这个部门就是原来的另类资产投资部门,负责人是原新华社香港分社负责人周南之子周元,他曾有瑞信等国际机构的工作经验,加入中投时间不长。这个部门是通过采用与传统的共同基金所不同的投资管理技巧,来获得积极的回报。这个部门做的都是些高难度动作,比如做空、比如掉期合约、次级贷等都归他们来做。如果中投想要去商品期货市场上施展一下,一定是派这个部门去,如果要购买一支球队,投资个赌场什么的,都是找他们。此外它们的业务中有一点好处就是可以多采用杠杆方式进行交易,这个风险很大,但收益不菲,关键是中投对风险的管控能力如何,如果行的话,其实几十亿美元就能把东南亚市场搞得天翻地覆了,政治战略和经济收益双丰收。绝对收益投资这块,应该是未来发展最快的一块业务,当然国际上做这个的基金很多,经验很丰富,似乎中投在经验上不是对手,但关键是自己要有研究能力,市场不会简单重复,未来的事情都是靠智慧去把握的,不一定全靠经验。投资一定要避免撞大运的成分,科学研究,科学决策,才是王道。
私募投资部,负责以委托、有限委托、跟投等方式的私募市场投资,以及房地产投资。这个部门原本是另类资产投资部中的一块,由原来的股权投资部和固定收益投资部负责人胡冰担任部长,这个人早先在美国受的教育,曾在雷曼兄弟总部工作过,后来加入中国证监会,2007年加入中投,履历和首席执行官高西庆有些相似。在投资基金中,私募是比较赚钱的一块业务,但需要非常高的专业技能才能驾驭类似的投资。中投公司缺人才,这是个不争的事实,美国人才多,由于金融危机很多私募出来的如今也没了工作,但要想劝说这些人到中国来做,是很难的一件事。想来的中投公司未必信任,中投想找来的人家不一定来。中投公司靠自身能力目前是无法在这一块施展拳脚的,只要能选来合格过得去的委托投资人,与一些比较好的委托投资公司合作,每年获得一些较为稳定的收益,也就可以了。在对冲基金全军覆没的今天,组建几只对冲基金或许是不错的选择,这种基金遇到的投资壁垒更小一些。此外房地产这一部分,中投公司看上去信心很大,事实上就目前三两年内来看,这一块还无法见到希望。这种投资和经济的周期有密切关系,从高到低,中东的主权财富基金早就在里面打拼多年了,中投公司想要做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专项投资部,负责单笔投资规模较大、集中度较高且计划持有较长时间的机会型主动投资,参与相关投资的运作与管理。这个部门负责的是类似黑石和摩根斯坦利那样的项目,特点是交易金额很高,计划长期持有,上边(中投公司之上)不点头不行的投资。这一块的投资本来自去年开始就已经暂停了,因为几笔大金额的投资基本上全军覆没,包括国开行购买的巴克莱,平安购买的富通,还有中投公司自己的黑石和摩根斯坦利,每一笔都在30亿美元之上,如今都处于深度浮亏阶段,因此上边果断叫停了这一块,下边也没人找不自在继续提这类投资。如今中投设立这么个部门,显示高层认为市场基本见底的心证已经形成,随时都有可能启动重大股权投资这一块,因此中投提前早作准备。自去年年底以来虽然楼继伟时不时批评美国的市场政策太过封闭,并表示不想再投这一块了,但实际上其内心还是倾向于这一块的,并一直准备着择机进入。说苹果不好的人才是真正买苹果的人,这句话没错。这一块的投资利润很丰厚,而且麻烦事儿少,远比投资国有商业银行和货币市场基金来钱快,投资黑石和大摩是生不逢时,如果市场情况好一点的话,一年翻番的情况也是会有的。中投公司搞投资那些人心里明白这些,但面对铺天盖地让他们投资石油、矿产品、国内股市的声音,他们也不好太固执,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在中国搞外汇投资其实就是搞政治,不但要考虑市场情况,还要领会政治动向,还要与民情舆论合拍,确实比较难。这个部门现在来看也并不是没活干,2008年增持的黑石股份是普通流通股,可以适时高抛低吸降低成本,黑石股价目前已逼近10美元,快到了这一部分增持股份的成本线附近,这类动作开展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