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么防止“喝药躺倒”的事被群起效仿?

(2015-04-06 09:59:21)
标签:

杂谈

怎么防止“喝药躺倒”的事被群起效仿?

 

/李蒙

 ​怎么防止“喝药躺倒”的事被群起效仿? 

前天,@平安北京 通报称,“4411时许,我局东城分局执勤民警在王府井大街丹耀大厦门前发现有30余人躺倒在地,并在现场发现装有农药的药瓶,当即组织力量将相关人员送往附近医院救治,目前,上述人员经救治已均无生命危险,经初步了解,上述人员系黑龙江省绥芬河个体出租车司机,来京反映出租车续租及换车等个人诉求,我局正协调黑龙江省有关部门对此事进行调查。”

昨天得到进一步的消息,经诊治,27人均无生命危险,目前18人已出院。绥芬河官方通报说,部分人员坚持出租车个体经营,执意上访方式解决问题。

这令我想起了去年716810分,在中国青年报社门口发现7人服用液体后倒地。首先发现此事的报社门卫紧急报警,其中5人由北京120送往3家医院,1名男性送往朝阳医院,协和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各接收了两名。后来得知,7人均是江苏上访户,因拆迁问题来京上访。

去年中青报门口发生“喝药躺倒”事件后,我就担心,这种事件今后会不会再度发生,会不会被群起效仿?如果群起效仿,如何应对?

要探讨应对之术,首先要搞清这些上访人员为什么要这么做,想达到什么目的。目的和意图当然很明显,谁都猜得出来:他们并不是真的要自杀,而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新闻轰动效应,进而让自己的问题得以解决。

在这两起事件中,至今还没有一人最后真的死亡,今后若发生这种事件,恐怕真的死亡的也不会多。多是以“自杀”的方式被抢救,最终能够脱离生命危险。但这种方式又确实能达到引起媒体轰动效应的目的,而且还很难找到破解之术。

首先,发生了这种事,警方一定会第一时间去处理,而且会在第一时间通报。那么多人口吐白沫躺在闹市街头,不及时处理,既担心躺下的人得不到及时救治真的死了人,也怕影响交通和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警方处理通报后,媒体还真的会报道。这种事发生在闹市街头,目击者众多,必有人发微博微信,会引起一定的社会关注。既然有关注,媒体就会有报道的动力。而警方都已经公开通报了,媒体也有报道的条件。

媒体报道了,舆论形成了,还真的会对地方政府造成相当大的压力,真的有可能促成上访者的问题得到解决。

如此一来,将来效仿的人就可能越来越多了,如果不想到及时的化解之术,以后隔三岔五就有上访者来北京“喝药躺倒”,警方必然疲于应付,社会影响也会越来越坏。不及时想好破解之道,还真是个大问题。

但我还真的没想出什么好方法。北京那么多条大街,不可能每条街道都站满警察,人家从兜里拿出个小药瓶自己喝下去,很难发现,也很难及时制止,可谓防不胜防。

如何破解呢?我以为有三个途径。

一,各级政府及时解决访民的合理合法的诉求。

根据我多年来与访民的接触和观察,上访群体中80%的诉求有其合理成分,其中80%如果政府积极想办法可以化解。其中有一半以上是强拆引起的。但各级政府部门不愿意主动化解上访纠纷,因为一旦去化解,可能导致有的部门和官员承担责任。再就是访民与政府之间已经完全失去了信任,哪怕政府答应得再好,访民也不敢相信,政府也怕这次给了下次你又来要,能解决的也不敢解决。

正是因为各级党政部门的懒政和互相不信任,导致来北京上访的达到几十万人,在北京形成了为上访群体的一条龙服务产业链。访民找到北京来,中央政府其实是无力来解决的,只能向各级地方政府施压,导致地方政府被迫来截访。而访民则把截访看作是自己的上访成果,这次被截访回去了,更刺激了下次还要来,最终形成一个死结。

如果各级政府能及时解决访民的合理合法诉求,就不会每年有几十万访民进京。不要搞那么多强拆了,拆不动的就缓一缓,多给老百姓一点钱,有那么难吗?正是因为访民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才屡屡发生极端事件,“喝药躺倒”不过是访民们斗争智慧的新发展,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级的阶段。今后会不会群起效仿,或者出现什么新的高招,都是令人担心的。

二,将信访引导到司法途径解决问题。

政府部门有的很害怕老百姓上访,对“截访”很头疼,有的很喜欢把老百姓推到信访渠道去。为什么呢?因为一旦进入信访渠道,老百姓就进入了死循环,有些政府部门就不用解决问题了。不管访民上访到哪一级,哪怕是中央,信访部门只能是把他的问题往下转,一级转一级,转到基层就无声无息。然后访民又反映到中央,再一级一级地转下去,无限循环。

在长期上访中,很容易形成“二次伤害”。很多访民当初是为了很小的事情来上访,后来在截访中被打、被关押、被迫害,“二次伤害”往往比当初的上访事由要大得多,以至于后来找媒体反映时,当初的上访事由变得轻描淡写,主要的诉求已经变成了如何补偿自己在上访中遭遇的“二次伤害”。

所以说,上访实在是解决不了问题,其实访民自己也明白这个道理。访民就盼着地方政府来截访,觉得是自己施压成功了。如果你真不来截访,上访真的没有任何用处。但不来截访,压力就在北京在中央了。

所以说,要想避免“喝药躺倒”之类的极端事件再次发生,各级党政部门不要再将老百姓往信访渠道推,如果行政渠道解决不了,应该引导他们通过司法程序解决问题。各级法院应该“开门立案”,通过法律手段化解矛盾纠纷,不要再让老百姓进行上访“死循环”了。

三,公安机关应依法批准合理合法的游行示威申请,不要一味禁止,堵不如疏。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第三条:“公民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

游行、示威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依法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是正当行为,是表达意愿的方式之一。通过集会、游行、示威活动,让公众了解我们的状况和主张,以求得社会各界的同情和支持。

但现在,各级党政部门和公安机关把游行示威看作洪水猛兽,如果公民去申请,几乎无一能得到批准。不仅不批准,根本就不接受申请,不收材料。然后老百姓自行集体“散步”,就说是非法集会、非法游行,里外都是你的理。大禹治水,堵不如疏,访民跑到王府井去“喝药躺倒”,不就是想制造点新闻轰动效应吗?如果允许他们游行示威,自然就有新闻效应了,他们还用喝药吗?其实有了新闻效应,对访民是好事,对政府也未必都是坏事。事件被放大了,是非曲直自有公论,解决起来反而容易了。

大禹治水,堵不如疏,老百姓有什么诉求,让他们能通过合法的手段去表达,天不会塌下来。越是这么一味堵着,积累的矛盾和问题越多,将来越是要出大问题。如果以后访民都跑到北京来上演“喝药躺倒”的一幕,北京警察不是要疲于奔命吗?各大医院也跟着瞎忙。这又是何苦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