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渊明00序言

(2010-05-24 06:08:13)
标签:

传主

传记文学

写法

陶渊明

杂谈

分类: 长篇传记连载

陶渊明00序言

 

序    言

 

                                  林 非

 

年轻有为的李蒙先生,真已经陶醉在中国古代历史浓郁的氛围中间了。刚发表了唐代高僧禅宗六祖惠能的简传,就有写成了这部二十余万字的长篇传记《陶渊明》。像他这样稔熟地掌握着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像他这样勤奋、执著和充满了兴致地进行撰述,不用说在年轻的朋友们中间,即或在已届中老年这种辈分的人们里面,大概也已经是颇为罕见的了。

因为在当今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和感官享受充斥人世的氛围里,更多的人们都全身心地漫游和沉浸在其中,已经充满了乐趣抑或郁郁寡欢地追求和享受得筋疲力尽,很少再有心思去严肃认真地考虑什么往昔的历史了。而多少活跃在电视屏幕上的涉及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也总是没完没了地称颂和歆羡着帝王与后妃的生活,成了茶余酒后和百无聊赖中的戏说和戏看而已,跟多少惊心动魄的历史的真相比起来,还存在着一段相当遥远的距离。正是今天这种时代的气氛和潮流,使得不少曾经有志于挖掘和镌刻历史真相的人们,也惶惑和疏懒地放下了自己手中的笔杆。然而豪迈和勇敢的李蒙先生,却一丝不苟和探赜索隐地阐述着好多真实的历史,勾勒出它滚动与冲泻的痕迹。他要把过去那些幽黯和凄惨的真实情况,诉说给今天的人们倾听,以便促使大家在清醒的认知中间,引起深入的思索,思索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澄清和消除悠久的精神痼疾,变得更为健康与合理地生活下去。

对于李蒙先生的此种写作动机,我是从心里感到喜欢和佩服的。

在李蒙先生的这部《陶渊明》里面,历史知识的含量确实非常丰富。他不仅描绘了陶渊明一生的故事,还叙述了陶渊明祖辈的经历。其中对于陶渊明的曾祖父,这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陶侃,自然更是花费了许多有声有色的笔墨。他甚至还进一步扩大开去,浓笔重彩地描绘了从东晋肇始时期,直至这个小朝廷最终覆灭的种种画面。

这是一个充满了动乱、战祸和灾难的时代,真是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广大和底层的人们,在日夜不息的压榨、盘剥和屠戮底下,打发着异常贫穷和痛苦的日子;而多少同族和异族的最高统治者,争先恐后地争夺肮脏与恐怖的权力。而最大的受害者却总是莽莽草野里的黎民百姓。有关这些重大的历史场面,在本书中都是描写得相当清晰的。

不过在这里就产生了一个属于写作方法的疑问:李蒙先生所刻意描摹和渲染的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绝大多数都与陶渊明并无直接的关系,像这样连缀在一起来提供给大家阅读,是否符合于传记文学的写作原则?

从更为精致的写法而言,当然是应该始终突出传记的主人公,所有与他发生牵连的社会生活背景,都必须折射或融合于对其性格的刻画中间,而将并无直接联系的史料加以舍弃。在这方面表现得极为典型和成功的,要算是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了。这诚然是一种可取的写法,却也不应该排斥其余的种种写法。像罗曼·罗兰那样将历史背景溶入性格的写法,传主的形象确乎是鲜明了,然而在传主进行活动的岁月里,曾经发生过哪些重大的历史风暴呢?从这部传记里面却并未获得回答。而像李蒙先生的此种写法,就让读者既看到了传主,又看到了当时重大的历史画面,这难道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吗?问题是在于传主与那些历史的画面不能完全交融在一起,显得有些像两条岔开的道路上,在进行着互不相干的活动,这实在也真是没有办法可想的事儿!

看来李蒙先生撰写这部传记的出发点,是要更多地照顾到历史的实况,让大家更好地认识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氛围,这似乎就决定了比起完全着眼于传主性格的描绘来,本书尤为注重在充分观照整部历史中间,作出对于传主的叙述和评价。有关陶渊明的全部诗歌创作的诠释和阐述,就明显地表现出了这一点。而深入浅出地诠释和阐述了这些诗歌思想与艺术方面的意义,自然也就有利于写出陶渊明的性格来。在他的诗歌创作中隐寓着对于黑暗现实的憎恶,同时还寄托着激昂慷慨的抱负,却又流露出人生无常和乐天知命的消沉的情绪,这正好是充分地显示出了诗人种种丰富复杂的性格。本书的不少章节中间,还采取了通俗易懂和生动活泼的演义故事式的写法,在充分尊重历史事实与传主生平的前提底下,又有许多属于情节和对话方面的亦庄亦谐的虚构,读着读着就让人不由得浮起会心的微笑来。

在这部《陶渊明》的写作方法上,真是吸取了多种多样的因素,有展开历史的描述,有塑造性格的文笔,有演义小说的铺陈与虚构等等。李蒙先生既然已经将这些有关的命题明白地表现了出来,就可以让对此产生兴趣的朋友们都来好好地想一想,怎么能够把它做的更臻于完美呢?正像提倡接受美学理论的德国学者尧斯所说的那样,“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没有其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思议的”(《作为向文学科学挑战的文学史》)。如果经过了许多读者朋友认真地思索之后,能够将宝贵的意见反馈给辛勤的作者,无疑就会有利于推动传记文学创作的向前迈进。更值得注意的如果有更多的读者朋友,都像这样极大地提高了自己审美的水准与境界,然后也热忱地去撰写传记文学的话,那么21世纪传记文学的前景,就肯定会变得无比的开阔和美好起来。

李蒙先生力图写出陶渊明对于高旷的道德理想的潜心追求,从而想以此来治疗当今某些浅薄和浮躁的心理上的疾病,是否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似乎是得要依靠大家共同来努力探索了。陶渊明的精神追求和诗歌艺术,当然并不是治疗当今时代任何心理病症的万应灵丹,不过如果能够从此而引起更多朋友们认真和深入的思索,就实在可以说是一桩功莫大焉的事情了。像李蒙先生这样力图从与我们有着血脉相连的历史中间,吸取若干深邃的教训,俾便更好地面向未来,这确乎是一种极有意义的工作。李蒙先生既然已经献出了如此珍贵的想法和行动,那就肯定会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的。建设健康与合理的现代文明生活,当然是许多对于自己民族充满了责任感的有志之士,所应该共同采取的生存方式,从根本的意义上来说,只要能够像李蒙先生那样,做到善于对历史与现实的人生进行不懈的思索,那么这个人和这个民族,就一定会产生出推动自己时代往前挺进的巨大的生命力。

让我们都为着建设一种自由、平等和美好的生活,去反对压制、霸权与污染人类环境的不义的行径吧。

                     2001年1月22日于北京静淑苑

 

 

(序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散文学会会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