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融资诈骗露出冰山一角,青岛港10亿美元抵押物或根本不存在
(2014-06-04 08:16:15)
标签:
股票 |
大批从事有色和黑色金属加工的企业利用矿石贸易融资是常见现象,但是利用虚假库存或进口单据来融资就涉嫌诈骗,青岛港的铜与铝进口份额并不高,铝铜矿石贸易融资额度远远低于铁矿石,但尽管如此,一个青岛港就有10亿美元假融资。这将可能导致金属加工企业的资金链遭到重创,出现局部信贷紧缩危机,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据英国《金属导报》(Metal
Bulletin)报道,青岛港上周开始专项检查,调查通过重复质押仓储单据获取贸易融资的行为。同时,
英国《金属导报》称,青岛港上周即已暂停矿石出港。青岛港是中国第三大外贸港,也是铁矿石、铝、铝土矿、煤炭的重要吞吐港口。目前,贸易商、仓储公司、以及银行都在观察调查进程。
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称,青岛港实际在港矿石数量低于应有矿石数量。该人士称,此前得到的消息是铝和铜的缺口分别未8万吨和2万吨,但真实缺口可能更大。
最早报道青岛港调查消息的英国《金属导报》(Metal Bulletin)今日跟进报道称:市场关于调查涉及的货物价值的传言已从2.5亿美元上升至10亿美元以上。
4月18日,银监会曾下文要求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等在内的15家银监局,对辖内进口铁矿石贸易融资情况进行分析。上述港口人士表示,此次调查并不是针对港口,而是客户,参与调查的主要是国内四大商业银行,应该是监管层对大宗商品融资进行一次集中摸底。
大宗商品融资已成为中国影子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报道中所称的调查属实且证实存在大量的仓单欺诈行为,那将导致出现一系列信贷紧缩与违约的连锁反应。此前以铜、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库存为抵押品进行融资成为了国内许多企业获得低成本融资的主要渠道。如华尔街见闻网站此前报道,高盛曾为此专门发布题为“铜融资时代的终结是中国的雷曼时刻?”的报告来分析其严重性。
高盛研究称:
中国的商品融资规模高达1600亿美元,约占中国短期外债总额的31%。黄金、铜和铁矿石是被使用最多的融资抵押品,其他还包括大豆、棕榈油、橡胶、镍、锌和铝。这个数据显然夸大了。
此前,我的钢铁网曾预计,中国铁矿石港口存货的40%被用来作为给银行的抵押品。一名青岛当地铁矿石贸易公司人士向《每日经济记者》记者表示,目前业内普遍推测有20%~30%是比较靠谱的,应该达不到40%。也就是大约3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