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下午银行间市场传闻称,中国央行通过国开行和建行投放了基础货币,且称央行再贷款投放规模在3000亿-5000亿间。受此刺激,21日尾盘,人民币利率互换(IRS,回购利率基准)下行11BP。
但据21世纪经济报道,接近建行的核心人士否认了建行接受定向货币投放的消息。
国开行方面,消息人士透露,近期该行确有可能获得了央行的再贷款支持,这与当前加大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融资力度支持有关。
再贷款对人民币汇率估计基本无影响,昨日人民币汇率不跌反升。
关于再贷款,祥见本人前几天的博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f261240101jiyv.html
2014年以后,考虑到原有的流动性再贷款承担了流动性供给和信贷支持的功能,央行重新对再贷款体系进行划分,进一步细分为流动性再贷款、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金融稳定再贷款和专项政策性再贷款。由于《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执行货币政策的需要,可以决定对商业银行贷款的数额、期限、利率和方式,但贷款期限不得超过1年”,因此再贷款最长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而且资金来源只能是“货币发行、财政存款和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也就是基础货币的概念。
央行原则上不允许向非银行机构贷款,但在国务院许可范围内,央行可以发放再贷款且期限不受一年的限制。《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十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但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除外”。实际上,为收购不良资产,人民银行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提供的再贷款多为五年期。此外为维护金融稳定,央行也给地方政府提供过贷款。
也就是说,4家AMC政策性业务回收的现金在扣除各项费用之后,绝大部分用于支付央行再贷款和金融债的利息,所剩下的能够偿还本金的微乎其微。以华融公司为例,银监会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末,华融公司共回收现金543.9亿元,而同时期,华融公司向工行支付全部累计应付金融债券利息389.16亿元,同时向人民银行支付再贷款利息45.78亿元,还有累计费用支出为28.91亿元,三项合计已达463.85亿元。
另外,AMC欠央行的5739亿再贷款则停息挂账。正常情况下央行为保障资产负债大致平衡,每增加一笔债权就该印相应的钞票。每还一笔钱,也要注销一笔基础货币。停息挂账意味着左边AMC不用再偿还贷款,右边也不再缩减货币,但流动性仍然停留在市场上
从AMC接收不良资产开始,所谓“政策性收购”就是个数字游戏。十几年后,AMC欠央行约1万亿,签四大国有银行8200亿,原购入的1.4万亿不良资产只有20%现金回收。无论这些欠款是进入“共管账户”还是债券延期、停息挂账,都不过是在国家资产负债表的不同科目下“左兜换右兜”。但债务就是债务,企业核销要靠利润,财政核销要靠纳税,央行核销要靠通胀。
最为极端的例子发生在2006年,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沈阳办事处将18.67亿国有金融不良资产低价转让,价格不足债权的1%。购买人随手仅靠其中一笔债权(约占总额1.4%),不仅收回了1800万的投入还另赚800万元。
实际不止AMC,在1997-2001年期间,大量资不抵债的中小金融机构被关闭,为了兑付这些金融机构的债务,26个省市以财政担保获得了1400亿元的央行再贷款。这些贷款到最后基本上都是停息挂帐。
AMC向四大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是由中央财政担保的,这种隐形担保的形式虽然不是直接的、一次性的买单,但最终是由中央财政间接、延期支付的。央行再贷款虽然目前已停息挂账,最后也还是通过税收,民众买单。总的来说,起初的银行不良资产经过AMC处置后并没有减少,如今通过市场化改革又再塞回财政体系,坏账在被转移、被延期支付的同时仍然在被放大、被恶化,最终接盘的只能是全体纳税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