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链断裂,中国进口商违约数十亿
(2014-04-11 13:52:50)
2014年一来,各地民间信贷纠纷不断,众多民营企业因为资产贬值而出现债务危机,甚至濒临破产,银行大幅度减少了民营企业的信贷和授信规模,尤其是进口信用证。
进口信用证是指开证行根据进口商的申请向受益人(国外出口商)开具的,保证在一定期限内,凭议付行/寄单行寄来的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全套单据,按照信用证条款对外付款的书面承诺。信用证是比较完善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由于银行信用的介入,为出口商安全收款、进口商凭合格的单据提货提供了保障。
应进口商(开证申请人)的申请,银行向出口商(受益人)开出跟单信用证,信用证一旦开出,银行即负有独立的付款责任。即在受益人提交的单据符合信用证规定,且单据之间内容一致的情况下,无论是否得到进口商的偿付,本银行作为开证行必须向出口商履行付款义务。
据路透社援引消息源报道称,今年以来中国贸易进口商至少拖欠了50万吨美国和巴西大豆货款,金额约为3亿美元。
由于无法开具信用证,一些山东省粮食进口商无法按照合同支付货款。
华尔街见闻网站报道过,在资金链趋紧,特别是决策者愿意承受部分影子银行产品违约去泡沫的大背景下,中国大豆、橡胶进口商屡次出现撤销合同。
路透消息源称:“现在有5到6艘巴拿马级货轮将无法在港口卸货,因为中国买家无法开具信用证,此外还有5,6艘正在海上航行的货船同样无法开具信用证。”
中国大豆进口商违约,是因为它们在利用进口获得廉价资金套利模式破产。过去在信用证项下的银行贷款利率最低只有2%,并允许延后几个月还款。然而银行不是傻子,银行知道这些进口商几个月只会破产,不会还款。于是停开信用证。
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中国买下全球60%的可供交易大豆。海关总署数据显示3月份大豆大涨33.5%,谷物进口同比飙升了79.2%。并非所有的银行都很在意风险,尤其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可以从中获得巨额灰色收入。
前一篇:内需低迷,炼油产能严重过剩超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