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日债违约拉开金融危机序幕,铜期货暴跌4.68%,创2年半最大跌幅
(2014-03-08 08:53:02)昨夜LME3月铜期货暴跌3.87%,报价为6777,上海的沪铜期货,暴跌4.68%,报46830.
铜,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也是最好的纯金属。它,稍硬、极坚韧、耐磨损,导电、导热性能佳,还有很好的延展性,被广泛运用在电子、电气、机械、建工等多个行业。
正是由于铜作为基本金属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密切,其走势紧跟市场经济,有人甚至说根据铜价的走势来预测经济走向,比经济学家的预测还准。于是,铜就有了“铜博士”的美称。它是一个极其灵敏而重要的经济指标,简单地说,价格涨了那就是经济要转好,而跌了就说明需求少,经济仍然疲软。
超日债违约引发债市剧烈震动,一、二级市场均受到影响,近两日至少有10家企业推迟或取消原定的短融或中票发行计划。虽然市场资金充裕,但银行并不愿意借款,场外投资者匆忙逃离。
超日债违约事件在3月4日引爆,该公司在当日发布公告称,“11 超日债”第二期利息8980万难以全额兑付,只能支付400万。3月7日是“11超日债”第二期付息的最后大限。考虑到发行人需在付息前三个工作日将全额资金达到指定账户,所以超日已经构成实质性违约。
受到违约事件的打击,市场情绪趋于谨慎,多家企业取消或推迟原计划的短融或中票发行。
3月6日,江苏裕廊化工、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嘉兴实业资产投资集团、山东金晶科技、富通集团、安阳钢铁集团、嘉兴高等级公路投资公司等7家企业,分别在中国货币网发布公告,宣布推迟或取消原定的短融或中票发行计划,其中包括5只中票和2只短融。
如果算上3月5日的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短融、群升集团短融和西宁特钢集团中票,短短两天时间里,已有10家短融或中票发行做出变更。
其中,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推迟了3亿元短融的发行,西宁特钢取消了4.7亿元中票的发行。这些交易的规模都不大,但史上第一笔违约事件的出现凸显了市场风险,而这些风险令其他公司更难融到资金。
超日债违约”是中国第一个公司债违约案例,后面至少有数百个公司债可能违约,超日债只是开了头
目前中国债务占股权比例超过200%的上市非金融公司数量已经增至256家,而2007年这一数字仅为163家,期间涨幅达到了57%。在中国大陆和香港上市的非金融企业的总债务规模已经达到1.98万亿美元,2007年底这一数字仅有6070亿美元。大陆和香港上市的非金融公司中,约63家公司的债务占股权比例甚至超过了400%,而这些上市公司的平均债务占股权比例水平为73%。其中351家的EBITDA(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与利息支出的比值为负,409家公司的该比值不足1%。
公司债只是中国金融体系的一小部分,破坏性更大的信托风险\政府债务风险和房地产泡沫破裂风险要比公司债大的多,公司债违约只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接下来金融系统各个领域的风险会一个个地爆发,金融系统全面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