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账坏账制造机来了,银行修改了不良贷款核销制度
(2014-01-21 18:00:50)
对于单户贷款在人民币1,000万元及以下的,追索一年以上仍无法收回的中小企业和涉农贷款,可自主核销。之前的规定为500万元。只要你撑过1年,这些贷款就是你的收入了,你可以用它移民,去海外过悠闲舒服的日子。让国内人羡慕的要死。
这样做表面上说是要推动对中小企业贷款,潜台词是,随便放贷,没人管了,因为嘛,要发展经济嘛,。中国的任何政策都是有利于投机取巧钻制度漏洞的人,老实做生意等于自杀。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制造数千万土豪移民海外,留下一堆呆账坏账,央行印钱替富人还债,当然真正替富豪们还债的还是穷苦的劳动者,这个国家就是这样,你越做恶,在这个国家就越如鱼得水。你想做善人,还是自杀吧。
最新的贷款核销规定发布在江苏省财政厅网站上,但标明是转发财政部的文件。银行业人士说,国内其他地区也收到了这项规定。
新规定发布的具体时间不明,但生效时间是1月1日
新规定旨在进一步规范金融企业的呆账核销管理,促进金融企业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及时处置资产损失,充分实现资产保全,切实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根据新规定,银行仍须表明其已尽全力进行了资金追索,不过对于单户贷款余额在人民币500万元(约合82.6万美元)以下的,经追索一年以上仍无法收回的个人经营性贷款,银行可以自主核销。
此外新规还规定金融企业对于单户贷款在人民币1,000万元及以下的,追索一年以上仍无法收回的中小企业和涉农贷款,可自主核销。之前的规定为500万元。
如果借款人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后两年,银行仍未收回资金,则银行也可以核销这类不良贷款,之前的规定是银行必须等3年才能进行核销。
国内一家中型银行的工作人员表示,新规定为银行处置呆账提供了便利。但是这位工作人员还表示,大多数的呆账核销工作仍需等待法律程序结束后才能进行,这可能需要数年时间。
截至去年9月底中国国内银行账面上的不良贷款余额达到了人民币5,636亿元(合931.6亿美元),去年7-9月份不良贷款连续第八个季度增加。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ITIC Bank Co., 0, 简称:中信银行)上个月采取了非常规措施,寻求股东批准核销2013年度人民币52亿元的不良贷款,这一呆账规模达到了其先前预估的人民币20亿元的两倍多。中信银行称,受经济滑坡影响,去年该行不良贷款规模“显著”增加。
2013年上半年,中国五大国有银行核销的不良贷款规模为2012年上半年的三倍。
据交易所文件显示,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农业银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td.)、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 Ltd.)以及交通银行(Bank of Communications Co.)2013年上半年总共剥离坏账人民币221亿元,上年同期为人民币76.5亿元。
大和资本市场香港有限公司(Daiwa Capital Markets Hong Kong Ltd.)的分析师胡月明(Grace Wu)说,一些中资银行、特别是一些小银行,可能会在2014年寻求核销更多呆账,因为资产质量恶化给它们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
中国政府从10多前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呆帐核销,当时呆帐难题严重困扰国内的银行系统。大型国有银行剥离了约人民币1.3万亿元的不良贷款,并将这些贷款移交给了四大“坏账银行”。这四家“坏账银行”是专门为处置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而设立的。
近月来,中资银行一直在寻找新的呆帐处置渠道。天津银行(Bank of Tianjin)在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Tianjin Financial Assets Exchange)挂牌出售总额人民币9.006亿元的不良贷款,规模略高于该行2012年底账面上持有的不良资产规模。
在处置不良贷款的行动中,江苏省一直走在前列,这一次是国内第一个发布呆帐核销新规的地方政府。该省去年初设立了国内第一家省级资产管理公司,专门用来处置当地的呆账。
这样做表面上说是要推动对中小企业贷款,潜台词是,随便放贷,没人管了,因为嘛,要发展经济嘛,。中国的任何政策都是有利于投机取巧钻制度漏洞的人,老实做生意等于自杀。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制造数千万土豪移民海外,留下一堆呆账坏账,央行印钱替富人还债,当然真正替富豪们还债的还是穷苦的劳动者,这个国家就是这样,你越做恶,在这个国家就越如鱼得水。你想做善人,还是自杀吧。
最新的贷款核销规定发布在江苏省财政厅网站上,但标明是转发财政部的文件。银行业人士说,国内其他地区也收到了这项规定。
新规定发布的具体时间不明,但生效时间是1月1日
根据新规定,银行仍须表明其已尽全力进行了资金追索,不过对于单户贷款余额在人民币500万元(约合82.6万美元)以下的,经追索一年以上仍无法收回的个人经营性贷款,银行可以自主核销。
此外新规还规定金融企业对于单户贷款在人民币1,000万元及以下的,追索一年以上仍无法收回的中小企业和涉农贷款,可自主核销。之前的规定为500万元。
如果借款人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后两年,银行仍未收回资金,则银行也可以核销这类不良贷款,之前的规定是银行必须等3年才能进行核销。
国内一家中型银行的工作人员表示,新规定为银行处置呆账提供了便利。但是这位工作人员还表示,大多数的呆账核销工作仍需等待法律程序结束后才能进行,这可能需要数年时间。
截至去年9月底中国国内银行账面上的不良贷款余额达到了人民币5,636亿元(合931.6亿美元),去年7-9月份不良贷款连续第八个季度增加。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ITIC Bank Co., 0, 简称:中信银行)上个月采取了非常规措施,寻求股东批准核销2013年度人民币52亿元的不良贷款,这一呆账规模达到了其先前预估的人民币20亿元的两倍多。中信银行称,受经济滑坡影响,去年该行不良贷款规模“显著”增加。
2013年上半年,中国五大国有银行核销的不良贷款规模为2012年上半年的三倍。
据交易所文件显示,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农业银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td.)、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 Ltd.)以及交通银行(Bank of Communications Co.)2013年上半年总共剥离坏账人民币221亿元,上年同期为人民币76.5亿元。
大和资本市场香港有限公司(Daiwa Capital Markets Hong Kong Ltd.)的分析师胡月明(Grace Wu)说,一些中资银行、特别是一些小银行,可能会在2014年寻求核销更多呆账,因为资产质量恶化给它们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
中国政府从10多前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呆帐核销,当时呆帐难题严重困扰国内的银行系统。大型国有银行剥离了约人民币1.3万亿元的不良贷款,并将这些贷款移交给了四大“坏账银行”。这四家“坏账银行”是专门为处置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而设立的。
近月来,中资银行一直在寻找新的呆帐处置渠道。天津银行(Bank of Tianjin)在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Tianjin Financial Assets Exchange)挂牌出售总额人民币9.006亿元的不良贷款,规模略高于该行2012年底账面上持有的不良资产规模。
在处置不良贷款的行动中,江苏省一直走在前列,这一次是国内第一个发布呆帐核销新规的地方政府。该省去年初设立了国内第一家省级资产管理公司,专门用来处置当地的呆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