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万人偏师完胜四万欧洲三大骑士团,阵斩波兰联军首领亨利二世
(2013-12-03 20:33:46)条顿骑士团的幸存骑士们说过,那些蒙古人是天神,是魔鬼,他们骑在永不知疲倦的骏马身上,挥舞着长长的马刀,像割草般的收割着欧洲骑士们的生命。他们的攻势像潮水,像闪电,这绝对是上帝的神罚,是上帝对我们的惩治,我们是逃不过的。
1224年蒙古名将哲别和速不台领军两万前往南俄草原执行侦察任务,就主动捕捉战机,在哈尔卡河(Khalka)全歼基辅大公米基思拉夫的八万大军。
蒙古人占据南俄草原以后,这里的原住民钦察突厥人被赶出家园,不得不向西迁徙。
钦察汗忽滩(Khotyan)
率领二十万突厥人来到匈牙利边境,请求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Bela IV)
提供庇护,交换条件是集体皈依基督教,四万钦察军队听从贝拉调遣。钦察人提出的条件相当诱人,贝拉很爽快地答应下来。
这一举动给蒙古人入侵匈牙利提供了借口。拔都(Batu)
立刻致信贝拉,要求他不得接纳钦察人,否则兵戎相见,被贝拉断然拒绝。
1241年2月,拔都率领七万大军离开南俄草原,向匈牙利杀来。虽然拔都以王子身份统帅大军,实际上指挥权握在蒙古名将速不台手里。速不台是成吉思汗麾下的头号悍将,此时已经年过六十。他成名于蒙古征花喇子模之战,一生指挥六十余场战役,没有一次失手。
速不台的战役策划非常严谨缜密,蒙古征伐匈牙利是体现其风格的一个典型战例。速不台事先派遣许多间谍到东欧各国打探消息,得知欧洲各国王室贵族通过联姻结成一张密切的关系网,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于是速不台将蒙古大军分为三路,由察合台之子拜答尔 (Baidar)和窝阔台之孙海都
(Kadan)领兵两万组成右翼,快速北上,掠过东普鲁士,兵锋直指波兰,目的是阻止贝拉的姻亲波兰国王博列斯拉夫四世(Boleslav
IV) 出兵救援;
速不台和拔都亲率四万大军为中路,朝匈牙利缓慢前进;
而窝阔台之子合丹领军一万在左翼策应。
匈牙利国王贝拉明白战争迫在眉睫,派遣使者持血剑前往中欧各国,恳请王公贵族们前来支援。匈牙利周边国家,包括波兰、波西米亚、奥地利等国,以及圣殿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都纷纷相应号召。尤其贝拉此时唯一的指望,就是他的女婿波兰国王博列斯拉夫。
这个时候的波兰,被分为四个公国,分别封给了四个王族,国王博列斯拉夫四世只是名义上的首脑。四个公国里,当属国王的堂弟昔烈西亚(Silesia)公爵亨利二世
(Henry II the Pious)实力最强,波兰国王博列斯拉夫统帅的军队在克拉科夫(Krakov)被蒙古军队击溃,亨利二世的军队此时是波兰境内唯一的抵抗力量。
亨利二世知道他的姐夫波希米亚国王温塞斯拉(Wenceslas)正率领五万大军来援,所以他一直躲在列格尼察城里消极避战。但是温塞斯拉大军迟迟未到,让亨利心急如焚。由于害怕蒙古军队得到增援,亨利决定率领三万大军出城西向,寻找蒙古主力
决战,同时希望能和温塞斯拉半路会合。
1241年4月9日,波兰联军统帅昔烈西亚(Silesia)
公爵亨利二世率领三万大军离开列格尼察城(Legnica)向西前进,波兰联军在列格尼察城附近的瓦尔斯塔特(Wahlstadt)同蒙古右翼军团决战。瓦尔斯塔特一战亦称列格尼卡之役(Battle
of Legnica)
当亨利二世领军穿过市中心时,圣玛丽教堂顶上突然掉下一块石头,险些击中亨利二世。波兰联军将士们都因此忧心忡忡,认为这是一个凶兆。
亨利二世领军走到瓦尔斯塔特平原时,发现两万拜答尔蒙古军队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亨利二世立刻指挥波兰联军列阵,将三万军队排出四条战线。
波兰国王博列斯拉夫四世率领他的骑兵组成第一道阵线;
波兰国王的弟弟苏里斯拉夫公爵率领克拉科夫骑兵组成第二道阵线;
条顿骑士团大首领(Heermeister)奥施特恩(Poppo
von Ostern)率领数千条顿骑士,和欧波兰公爵梅希科(Meshko)的部队一道组成第三条阵线;
而亨利二世率领昔烈西亚骑兵和一些法国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在最后压阵。波兰联军的阵形体现了当时欧洲
军队的标准战术,那就是以铁甲骑兵为核心,分几个波次正面冲击敌阵。
对面的蒙古军队也在紧张地调兵遣将。由于蒙古军队的指挥完全依靠旗帜,部队调动时毫无声息,让这边的欧洲人一头雾水。蒙古军队的阵形非常凌乱松散,看起来似乎很缺乏组织和纪律,这多少让亨利心放宽了一些。
双方部署完毕以后,波兰联军的第一攻击波在博列斯拉夫四世国王的带领下率先冲向蒙古阵营,波兰骑士们全身披挂重甲,骑着高头大马,长矛平举,在一片号角声中以扇形猛扑上来,霎时间就冲到蒙古军队跟前。
欧洲中世纪的骑士崇尚一对一的交锋。骑士们手持长矛,两马对冲,看谁把谁刺倒。手持长矛的骑士冲向蒙古骑兵的时候,蒙古人根本不理你,闪一边去了,然后乘其不备从侧面、背面发起攻击。蒙古军迅速分散以避开欧洲人的正面冲击,同时以密集的弓箭齐射攻击敌人。
波兰骑兵在蒙古阵营里左冲右突,所到之处蒙古骑兵尽皆闪避,只围绕着他们不停地放箭,就是不和波兰骑士们近距离厮杀,让波兰人的长矛重剑毫无用武之地。博列斯拉夫公爵发现自己势单力薄,伤亡渐增,于是撤回本阵
亨利二世一看情况不对,立即派第二及第三队投入战场,继续向蒙古军发动攻击。这次似乎成功地击溃了敌人,因为蒙古人开始凌乱地撤退。受了表面胜利鼓舞的欧洲武士们乘胜追击,个个奋勇争先,希望追上敌人,用他们擅长短兵相接的看家本领和鞑子决一死战。
蒙古人看来真是吓破胆拼命策马逃,他们拼命追。可是他们的战马又没有蒙古矮马跑得快,无论如何他们的长矛还是够不着敌人的马尾,他们又没有疾驰射箭的本事,所以只能叼尾直追。
此时鞑子的行列中突出一骑回头向追兵疾驰而来,并不断用波兰语呼叫:快逃,快逃(在波兰的历史中记载此一事件,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是蒙古军队中的俄罗斯佣兵背叛事件)。第三队领队的梅希科公爵怕有诈不敢再追击,领兵退出战局。
波兰国王堂弟亨利二世以为蒙古人胆怯,不敢和波兰铁骑交战,他于是将波兰联军重新排列,形成一个异常宽广的正面,然后一起冲锋,逼迫蒙古人接战。
亨利二世的战术似乎发挥效用,轻装的蒙古骑兵抵挡不住波兰联军强劲的冲击,开始败退。亨利二世看到蒙古统帅拜答尔的大旗也开始退却,认定蒙古军队已经战败,于是下令全力追击。波兰将士争先恐后,穷追不舍,原先整齐的阵形变得散乱不堪,步兵远远地落在后面。
波兰联军并不知道他们已经钻进了蒙古人的圈套之中。退却的蒙古轻骑兵很快迂回到波兰联军骑兵的两侧和后面,将其团团围住,而事先部署好的数千重骑兵此时突然出现,拦住欧洲人的去路,真正的战斗这才开始。
蒙古重骑兵们排成一道人墙,用重弓发射一波又一波的长箭,而轻骑兵们在波兰联军侧后来回奔驰,在三十米的距离上用轻弓飞快放箭,蒙古兵还发射了火龙集束火箭。
据列格尼察城古战场附近一间修道院内的壁画,以及15世纪波兰史家的描述,蒙古军所用火箭的发射筒周围绘有龙形图案,故被称为「中国火龙」箭。波兰联军像牛群一样渐渐被驱赶到一起。蒙古骑兵发现他们的弓箭无法穿透欧洲骑士的盔甲。
条顿骑士团、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都是源自于十字军的宗教组织,分别由德国及法国武艺高超的修道士组成,每人都曾立誓以自己的武功及鲜血保卫教堂及基督教至死不悔,是亨利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批人。尤其条顿骑士团他们身穿铁甲,手握长矛,刀箭不入,勇不可当也是此战役三大骑士团主力。蒙古军干脆专门射杀条顿骑士团他们的座骑。
跌落马下的条顿骑士团骑士由于盔甲笨重,行动不便,往往只能束手待毙。蒙古重骑兵这时开始冲锋,用长矛和马刀一个一个地结果了这些欧洲骑士。
蒙古军队围歼波兰骑兵时,在战场中间释放一道烟幕,阻挡了波兰步兵的视线。波兰步兵对战况毫不知晓,竟直冲进蒙古人的陷阱,结果被全歼。当亨利二世堕马时,他想步行逃离战场,可惜他的步兵来不及接应他,便眼睁睁地看着他被蒙古骑兵追上,砍下头颅,挑在矛尖上示众。
波兰联军统帅亨利二世以及其他数名波兰贵族都力战而死,圣殿、医院骑士团参战部队几乎全部阵亡,条顿骑士团大团长奥施特恩身负重伤,苟延残喘两个月后死去。
瓦尔斯塔特一战,波兰联军阵亡两万五千人,蒙古人从阵亡的欧洲人头上割下的耳朵足足装了九大麻袋。
事后圣殿骑士团的大统领阿尔芒(Armond de Perigord)写信给法国国王路易九世说:鞑子已经澈底摧毁了波兰及欧洲联军的抵抗,亨利公爵及许多诸侯们阵亡…我们自己也牺牲了许多弟兄,包括三位武士,两位统领,及五百士兵。
波希米亚国王温塞斯拉得知瓦尔斯塔特战役的结局,立刻领军回国,躲进城堡里据守。扫清波兰以后,拜答尔率蒙古右翼兵团南下,去和拔都大军会师。值得波兰人庆幸的是,蒙古人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条顿骑士团的幸存骑士们说过,那些蒙古人是天神,是魔鬼,他们骑在永不知疲倦的骏马身上,挥舞着长长的马刀,像割草般的收割着欧洲骑士们的生命。他们的攻势像潮水,像闪电,这绝对是上帝的神罚,是上帝对我们的惩治,我们是逃不过的。
欧洲这次不知深浅的应战,使欧洲骑士对蒙古骑兵大感恐惧。一些平民百姓连蒙古是何方神圣也不知道,见蒙将横刀跃马,威武非凡,还以为是天兵神将,故对蒙古西征,欧洲出现了所谓“上帝之鞭”一说。他们认为是由于自家腐败,罪孽深重,才导致上苍派神兵来惩罚他们。有人则更认为蒙军是魔鬼之师,所以,他们甚至拿着十字架出战。
拜答尔蒙古右翼军团大破波兰后前往匈牙利去和拔都大军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