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汽车线束厂家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50%,中国不足5%

(2013-11-18 15:02:09)

汽车线束有汽车“血管”之称,通常被认为是一辆车的中枢神经系统,其将车载电脑与车辆上的各项相关功能连接在了一起。汽车线束在车内电子技术含量和数量,逐渐成为评价汽车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看起来很简单,就是线缆和连接器嘛,但是汽车线束大多是由专业厂家完成的,尤其是国外

 2013年汽车线束规模为403亿美元,增幅远低于2012年因为日元大幅度贬值24%,导致以美元计算市场规模的数值增幅大幅度下滑,还有对操纵汽车线束价格的法律诉讼接连不断,厂家不得不降低价格讨好客户,预计2014年市场规模增幅只有1.6%  

 在美国对几家大型汽车线束厂家操纵价格罚款后,20137月欧盟也对汽车线束厂家开出142百万欧元的罚单,被罚的四家企业分别是矢崎、矢崎欧洲子公司S-Y System Tech、莱尼和古河电工。其中矢崎集团遭受的处罚力度最大,被施以1.25亿欧元的罚款。矢崎子公司S-Y系统科技公司被罚1,105万欧元,针对古河电工与莱尼公司的罚款金额分别为400万与130万欧元。由于住友电工就五起卡特尔垄断联盟向欧盟进行了举报,该公司最终得以豁免。  
 
紧追欧盟的脚步,美国福特汽车则对藤仓发起诉讼,指责藤仓操纵价格,藤仓公司早在20124月份已经供认曾在美国参与价格操纵,并被处以2,000万美元的罚款,福特则成为美国首家对已经认罪的供应商进行起诉的车企。福特声称从2000-2010年之间采购了100亿美元的汽车线束,要求法官对藤仓三倍罚款。实际藤仓在这10年内,其汽车线束业务规模从未超过10亿美元,更何况是福特不是藤仓的主要客户,大众才是藤仓的主要客户。
   2013
汽车线束市场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大厂家表现不佳,中小厂家表现优秀。原因在于大厂家,尤其前三大矢崎、住友、德尔福,其价格高,且价格灵活度低。随着高质量 汽车连接器的大量上市,汽车线束的技术门槛有所降低,同时中小汽车厂家其产量低,成本控制更严格,这些厂家更愿意选择中小汽车线束厂家做供应商,或者自行 生产汽车线束,如长城汽车的汽车线束主要由旗下的保定曼德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提供,比亚迪则由比亚迪集团第十五事业部供应汽车线束,吉利汽车则有吉利豪达汽 车电器供应。

中国汽车线束分国内厂家与国际厂家两大类,国内厂家分轿车和商用车两大类,轿车主要是为长安、比亚迪、吉利、长城、奇瑞、夏利六大厂配套,一般与整车厂家都在一个厂区内。商用车则集中在江苏南通、北京、山东威海。轿车类汽车线束厂家通常都与整车厂家与紧密地联系或者就是 整车厂的子公司。商用车则因为线路简单,通常汽车线束厂家的客户就比较分散,独立性也较强。

  国际厂家再分为供应本地和出口兼本地两大类。德尔福、莱尼、古河、藤仓、李尔、科络普、主要供应本地厂家,很少出口。住友、矢崎、京信、裕罗则供应本地厂家与出口兼顾。

  

全球主要汽车线束厂家2009-2013年收入排名

 

 

国别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增幅

SUMITOMO  ELECTRIC

6384

7974

8958

9980

9661

-3.2%

YAZAKI

7548

9808

11236

12220

11720

-4.1%

DELPHI

3022

4330

5117

5286

5508

4.2%

LEONI

1531

2166

2688

2824

3025

7.1%

FURUKAWA ELECTRIC

914

940

980

1127

1350

19.8%

LEAR

1090

1448

1819

1810

2220

22.7%

Kyungshin Industrial

日韩

474

656

730

990

1136

14.7%

Coroplast

400

412

408

360

330

8.4%

FUJIKURA

656

753

899

1097

1260

14.5%

YURA

86

145

150

208

360

73.1%

Kromberg & Schubert

350

370

418

410

400

-2.4%

PKC

芬兰

263

419

635

1099

1100

0.1%

Others

 

1518

1506

1638

2008

2260

12.5%

百万美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