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七月,太子率领禁军逼宫。有备而来的叛军势大,叛军先锋大将野呼利是胡人,自持英勇,在玄武门前耀武扬威。丝毫没有准备的皇帝方面却没有将领敢挑大梁,眼看唐中宗就要重蹈唐高祖的覆辙。就在皇帝身边的官员门吓出一身冷汗的时候,突然,玄武门大门一开,一猛将拍马而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斩落野呼利,动作之快使在场的人想起“关公温酒斩华雄”的情景。众人定睛一看,此人就是皇帝身边的宦官杨思勖。原来是杨思勖见叛军太嚣张,就为主分忧,请缨上阵。杨思勖在战场上一刀将叛军先锋砍死的英雄事迹,被史书用“挺刃斩之”四个字来记载。杨思勖单枪直入,严重打击了敌方的士气,最终造成叛军自行溃散,杨思勖就这样在历史的舞台写下华丽的一笔。杨思勖单刀瓦解宫廷政变,因而立下大功。化险为夷的唐中宗龙颜大悦,封杨思勖为银青光禄大夫、内常侍。杨思勖的职位一下子就从从七品升至从三品,位居粤西另外一个大名鼎鼎的太监高力士之上。唐中宗因这次胜利,将玄武门改为神武门,将玄武门楼改为制胜楼。
跟随两任天子两度平定宫廷政变;他骁勇善战,率领千军万马四次平定南方叛乱;他屡立大功,官至骠骑大将军(从一品)。他是雷州半岛历史上最早的京官,是雷州半岛在封建朝代首个一品官员,是中国史上最能打的太监,他的名字叫杨思勖。整个唐朝,除开国将领外,武将只有郭子仪的级别高于杨思勖。
宫廷处处有杀机,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六月,唐中宗被自己的妻子韦后毒死。野心勃勃的韦后毒死中宗之后,秘不发丧,把宰相叫进宫中,调集五万兵马守卫京师,想通过兵变成为武则天第二。想不到天机被兵部侍郎(掌握全国军队的副长官)崔日用泄露给中宗的侄子李隆基,崔日用还劝他赶快发动政变,消灭乱党,捍卫李唐政权。李隆基决定先发制人,这时银育光禄大夫宦官杨思勖也对韦后杀害中宗不满,投靠临淄王李隆基。由于杨思勖颇有臂力,又残忍好杀,在这次官廷政变中,他追随李隆基冲杀在前,为铲除以韦后为首的韦武集团立下了汗马功劳。李隆基就是后来即位的唐玄宗,他当皇帝之后,没有忘记杨思勖的功劳,封他为三品右监门卫将军,从此,杨思勖成为唐玄宗的忠实宦官,和高力士伴随在皇帝的左右。
四次平定越南等地叛乱
唐中宗的侄子、唐玄宗李隆基登基之后,下诏杨思勖带兵打战,因而开创了太监领兵出征的先河。李隆基在位的前半段时间被称为“开元盛世”,但太平盛世下也有社会矛盾如地下的温泉一样暗中涌动。
开元初年,安南(今属越南)酋长梅玄成自封“黑帝”,起兵叛唐。梅玄成与林邑、真腊国合兵同盟,攻陷了唐治下的安南府三十二州,一时间,西南地区烽烟四起。唐朝的时候,安南还是大唐的领土,唐玄宗不能容忍内乱,遂令杨思勖主持讨伐。杨思勖吸取东汉马援将军从京城率领大军南下水土不服的教训,就前去岭南再招兵买马,一下子就在当地召集十余万人马。随后隐蔽地沿着东汉马援南征越南时的伏波故道行军。唐军就犹如天兵神将,以至当梅玄成得知杨思勖兵临城下的消息后竟然吓慌了手脚。史书用“贼驴眙不暇谋,遂大败”来形容那场战役的结果,可怜号称四十万的安南大军还没醒过神来就被唐军的闪电战打败。杨思勖在战斗中活捉“黑帝”梅玄成本人,紧接着就“临阵斩之”。一场边疆的叛乱就这样被雷州半岛的猛将闪电般地平息了。
之后,打出名堂的杨思勖还先后平定五溪覃行章、邕州粱大海、泷州陈行范的叛乱。征五溪,斩杀三万多敌军;征邕州,灭两万叛军;征泷州,杀俘虏六万,将泷州夷为平地。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杨思勖南征北战,四战四捷。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玄宗封禅泰岳,战功赫赫的杨思勖参与此事,被封为骠骑大将军(为从一品武职),封虢国公,打破了唐太宗立下的“阉人不得担任三品以上职务”的祖制,成了唐朝屈指可数的大军功贵族。
处死高力士部下
杨思勖除了讨伐南部地区的叛乱外,大部分时间还是充当宫内太监的角色。《旧唐列传·第一百三十四宦官》一章中,记载了杨思勖处死高力士部下牛仙童一事。
虽然杨思勖和高力士(高州人)同为岭南人,而且同为唐玄宗的左膀右臂,但是涉及到“反腐败”的原则问题,杨思勖还是没有给粤西老乡高力士面子。开元二十六年,高力士的亲信牛仙童公公奉皇命到幽州巡视。见钱眼开的牛公公接受了幽州节度使张守圭的大笔贿赂。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仅仅过了一年,牛仙童受贿的事情就被告发。一生提倡反腐倡廉的唐玄宗龙颜大怒,诏令把牛仙童交给杨思勘处死。面对高力士手下的太监,杨公公毫不手软。据《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四卷记载:“思勖缚格,杖之数百,刳取其心,割其肉之。”也是说,杨思勖先把牛仙童缚在极其残酷的刑具上,惨毒地鞭打他,然后用凌迟之刑处死他。凌迟之刑从五代才开始出现,唐代的时候还没有,而杨思勖对牛仙童所施的酷刑,不但已具凌迟的雏形,而且比凌迟还要残酷!就连后世的史学家张昭远和贾纬在描写这段史实的时候也毛骨悚然,不禁发出了“其残酷如此”的感叹。杨思勖在充满阴谋的宫廷中摸爬滚打,对于太监这样一个本来就生理异常的人来说,其心理扭曲导致性格残忍就不难解释了。话说回来,作为被处死的贪官污吏,牛仙童的遭遇并不怎么值得同情。
杨思勖享年八十岁,在古代来说算是长寿。虽然杨思勖治军严厉,士兵不敢对他正视,但在他死的时候有众多的士兵为之失声痛哭,之后《新唐书》为他立传。1952年,杨思勖位于西安东郊纬十路南侧的墓被发掘,墓中有壁画20多幅,还有堪称盛唐石雕艺术的代表作品描金石刻武士俑。迄今,龙门石窟中存有唐上柱国虢国公杨思勖造像记,该造像记刊于佛龛洞门上部,文中赞颂杨氏“横行边檄,追马援之功”。也就是说杨思勖的一生南征北战,为保卫大唐疆土立下汗马功劳,堪称唐朝的伏波将军马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