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应对可能到来的天量坏账,打造信贷流转平台,99年四大行1.4万亿坏账债券到期后被再延期10年

(2013-08-12 07:23:02)

虽然中国官方公布的银行系统不良贷款率仍然只有1%,但经历“4万亿”刺激计划的信贷狂潮以后,中国银行业贷款质量问题早就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今年年初,银行就对违约风险最高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进行了集中展期处理,但这可能只能拖延了坏账爆发的时间。

鉴于中国经济增长不断下滑,而且人民银行看起来将在下半年继续收紧货币政策,起码不会大规模宽松,在经济和金融的双重压力下,中国银行业贷款质量问题爆发的可能性大增。据路透报道,中国政府正在打造信贷流转平台盘活存量信贷

信贷流转平台将容许转让资产支持证券(ABS)和没有证券化的贷款资产包。

上周,系统上已经进行了数笔模拟交易,然后经过进一步的内部讨论和公众评论期以后,该平台会正式推出。

 

1999年,为处置四大行的不良资产,东方、长城、华融和信达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获批成立。除了财政部为四家公司各提供的100亿元资本金外,央行发放了5700亿元再贷款,同时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获准向对口国有商业银行发行了10年期固定利率为2.25%的8200亿元金融债券,并用这些钱向四大行收购1.4万亿元不良资产。

于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漏洞转移成了能够产生利息的债券资产,工行、中行和建行在这十年间以漂亮的报表成功进行财务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上市。

然而,这些不良资产经过了10年处置之后,刨去其回收的现金和需要支付的利息,其总的盘子仍然为1.4万亿之巨。这一数字远远超出了监管部门的预期。

 

2006年的数据显示,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处理掉了很大一部分不良贷款,不过价格也非常的低。平均来看,不良贷款的售价不到面值的20%。2006年的数据是可以获得的最近的数据。

那么显然,偿还1999年至2001年间所发债券的本金将有一定难度。

中国银行业对此作出的精明反应是:冲减欠它们的大部分甚至全部本金。所涉总金额非常之大:举例来讲,欠中国工商银行460亿美元,欠中国银行230亿美元。

 

2009年9月这笔1.4万亿债券到期,然而中国财政部 将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向中国建设银行发行的362亿美元债券延期10年。这批债券1999年发行,本应该于 2009年9月到期。

债券的延期意味着北京方面不必非得救助信达公司。 这样做,建设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也不会有“窟窿”,即使这批债券的偿还希望渺茫。问题又被拖后了10年,政府从而得以脱身。建设银行可以继续在资产负债表上列出这笔可能永远没法偿还的362亿美元。

 

其他3家资产管理公司包括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Huarong Asset Management Corp.)、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Orient Asset Management Corp.)和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Great Wall Asset Management Corp.),分别负责清理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 of China Ltd.)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td.)的坏帐。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均具有中国财政部或中国央行(People’s Bank of China)背景。

 

目前工商银行持有价值人民币3,130亿元的资产管理公司债券,这些债券于2010年、2011年到期。不过和09年到期的时候一样,财政部再展期10年.中国银行持有人民币1,600亿元将于明年到期的的资产管理公司债券。

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此前利用央行资金购买了中国农业银行人民币3,450亿元的不良贷款。

 

如今国家希望有私人资本管理的资产管理公司来参与银行不良贷款资产的处理,这将大大减轻国家的负担,去年银监会还授权省级政府成立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购买规模较小银行的坏账资产。至今,只有江苏省正式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

然而,私营部门投资者,包括经纪商、以营利为导向的资产管理公司,不良债务投资者、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将很可能要求折价购买低质量的贷款资产。

市场参与者表示,就算能折价,因为难以对别的机构发放的贷款进行尽职调查,这可能会限制了投资者对这些资产的兴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