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未来30年产能提高10倍,最大受益者为日本企业,日本企业垄断核电设备,预计可获利4千亿人民币
(2013-07-26 15:32:10)众所周知,核电领域三大联盟,日立通用\东芝西屋\三菱阿海砝垄断了核电市场,这三家除三菱阿海砝联盟不够紧密外,另外两家完全归日本企业掌控, 不仅如此,核电的周边设备,如主泵\爆破阀\压力容器\安全壳\蒸汽发生器\一体化封头,皆被日本企业垄断.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25日发布了最新的《国际能源展望》,其中一张图表提到了中国未来30年的核能利用情况。
这张图表显示,中国2010年的核能发电量约为15千兆瓦(GW),到2040年将上升至约160GW,升幅约为967%。中国2010-2040年的核电产能增长将占全球净增长的40%。
预计中国未来30年将投入4万亿发展核电,日本企业至少可以拿到2万亿的直接订单,1.5万亿的间接订单,4000亿的利润.
日立
早在1997年日本三和财团的日立公司便进入到中国核电产业。当年1月31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带头组建了浙江秦山第三核电站有限公司,作为秦山核电站三期工程的业主单位,全面负责秦山三期工程的建造、运营和管理。日立在这时候以主要分包商身份参与到了工程建设中。
1997年3月27日,日本日立(中国)有限公司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大连五二三厂合资设立了大连日立宝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4亿元人民币。其中日立持有公司60%股份,大连宝原核设备有限公司(1999年由大连五二三厂重组而成)持有剩余40%股份。
通过大连日立宝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日立为秦山核电站提供了当时最先进的52英寸半速汽轮机,以及发电机、钛管凝汽器、辅机等设备。2000年1月,大连日立宝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负责的秦山核电站三期1号机蒸汽涡轮机设备建造完毕,同年10月2号机蒸汽涡轮机设备也相继完成。最终在2003年12月,秦山核电站三期工程1号和2号机组正式投入使用,项目全面投产。
秦山核电站工程虽然结束,但日立在大连的合资公司并没有闲下来。2004年开始,为应对日本国内电力建设费用的削减,日本公司决定从大连日立宝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处进口核电冷却装置部件,用于日本国内的电厂建设。与日本国产产品相比,在中国生产的核电设备价格要低得多,所以日立在当时改变了生产策略,有效运用中国合资企业生产产品。
2005年6月27日,日立(中国)有限公司取得原大连日立宝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中大连宝原核设备有限公司所持有的40%股份,成为了该公司的独资股东,同时将公司名称变更为大连日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此举意味着日立通过秦山三期工程以中日合资形式进入中国核电领域后,摆脱中方资本,在中国成立了一家全日资核电设备企业。
东芝
东芝参与到中国核电产业同样由来已久。在2004年9月28日,中国首个依托第三代核电技术项目—中广核集团旗下广东阳江和中核集团旗下浙江三门核电站启动,同时开始核反应堆供货全球招标。这份总价值高达80亿美元的项目随后吸引了大批世界核电领域实力企业前来投标,截止2005年2月,中国发改委就受到了十多家核电公司的投标文件。
2005年8月,西屋电气副总裁DanielS.Lippmann来华公关,并对媒体强调,西屋电气已经得到了美国所有有关政府部门的批准,将在阳江和三门核电站项目当中把AP-1000技术100%转让给中国。这对于追求核电自主化的中国来讲,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最终在2006年12月26日,中国发改委宣布,经认真招标评标,国家核电技术招标机构选择日本东芝旗下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和美国绍尔集团(Shaw Group)联合体作为优先中标方,中国将引进西屋电气先进的AP1000技术,建设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的4台核电机组。中美两国还就合作建设中国压水堆核电项目及相关技术转让签订了两节备忘录。
日本东芝在2006年2月6日以54亿美元与西屋电气公司达成全面收购协议。在当时,西屋电气除了中国项目外没有参与任何一项核电项目,东芝收购西屋便成为了曲线进入中国核电领域的举措。
2007年7月24日,中国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等部门与西屋电气、绍尔集团联合体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合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三门核电有限公司、海阳核电有限公司、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与美国西屋联合体及分包商分别签订了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4个机组的核岛设计及部分主设备采购合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与美国西屋联合体及主要分包商签订了AP1000技术转让合同。转让的技术包括AP1000主泵技术、AP1000爆破阀技术、安全壳技术、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一体化封头技术,以及运行管理技术等核心技术。
东芝不仅自己踏入中国核电产业,还把同属日本三井财团的石川岛播磨重工带到了中国。2010年7月20日,浙江三门核电站1号组2套设备闸门和2套人员闸门全部制造完成,而这4套属于A1类核安全二级的设备正是由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公司横滨工厂制造,并由西屋电气负责供货给中国。
三菱
浙江三门核电站中,日本三菱财团的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是主要设备供应商。2007年9月28日,中国中核集团三门核电有限公司在北京分别与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下属哈尔滨动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三菱重工的联合体签订三门核电站一期工程常规反应堆设备合同,与三菱重工、华东电力设计院签订三门核电一期工程常规反应堆设计合同。
日本经济新闻在三菱重工签约当天报道,三菱重工与哈电集团合作,全力进军中国核能设备市场,双方携手接获逾8.65亿美元订单。报道称,两家公司已经获得600-700亿日元合约,将供应涡轮机等设备予以浙江三门核电项目。
2008年4月,据日本日经产业新闻报道称,三菱重工与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正式交换了提供核能发电用蒸汽涡轮机技术的合同。两家公司合作共同获得了山东(海阳核电站)和浙江(三门核电站)合计4台核能发电用涡轮机的项目,目前已就三菱重工提供技术一事达成基本协议。并且此次的技术合作,除了120万千瓦级的核能发电用大型蒸汽涡轮机之外,还涉及到湿气分离加热器、主要阀门及给水加热器等称为“二次设备”的主要装备。
哈电集团与日本三菱重工能够组成“核电联盟”,依托与之前的广泛合作。2003年11月20日,哈尔滨锅炉厂公司与中国华能国际电力公司签订了华能浙江玉环电厂4台一百万千瓦超超临界锅炉机组供货合同,而这批合同则被三菱重工和哈尔滨锅炉公司共同合作设计建造,并最终供应给了华能玉环电厂,使其成为了我国首个使用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的电厂。
2004年10月12日,继合作建造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锅炉后,哈尔滨锅炉厂公司又与日本三菱重工签订“转让60-100万千瓦等级超超临界锅炉技术合同”,哈尔滨锅炉厂公司也由此成为中国第一家拥有世界顶级锅炉制造技术的企业,同时成为哈尔滨锅炉厂公司发展进程乃至中国电力行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005年3月,哈电集团核心成员哈尔滨锅炉厂公司再一次与三菱重工签署协议,引入三菱重工的脱硝SCR技术。这为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火力发电事业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使得哈锅炉公司拥有了这项世界发达国家的电站技术。这一年10月,三菱重工还承制了中国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核心设备主泵和上充泵的建造。
到了2009年1月28日,哈电集团旗下另一核心企业哈尔滨汽轮厂公司与三菱重工在日本神户签署AP1000核电常规反应堆汽轮机和辅机技术许可协议,该协议的签订,标志着第三代核电常规反应堆技术向哈电集团的转让正式启动。
日本三菱财团中除了三菱重工已经进入到中国核电产业,其另一财团成员三菱电机也开始布局中国核电。2007年7月,三菱电机从中广核集团旗下中广核工程公司手中得到6套CPR1000核电站用数字化仪控系统订单,用于广东深圳大亚湾核电站建设。2009年又收到中广核集团福建省宁德核电站4套数字化仪控系统订单。
2010年11月19日,三菱电机与中广核集团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公司共同宣布,接收到了2套1000MW核电站的数字化仪控系统订单,合同金额总计100亿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