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失去了货币发行权,人民币升值导致央行巨额损失近6万亿,准备金难降

(2013-07-22 22:56:45)

我国货币发行体制呈事实上的美元化。由于长期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外汇占款逐渐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乃至唯一渠道。以今年5月末为例,在央行负债方,我国储备货币高达249456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189819亿的存款准备金和59637亿的现金发行,这和其资产方249960亿元人民币的外汇资产基本相当。这表明我国基础货币发行基本上是以美元等外汇为抵押,国内信贷渠道基本关闭,货币发行失去自主性。

   央行现行对冲操作方式使得利率和利差居高不下。央行冻结外汇占款的主要工具是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尽管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付息,但低于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利率,更低于商业银行放贷的利率,加上存款准备金率处于高位,商业银行不得不以更高的利率将资金用出去。20%的准备金率,意味着商业银行吸收100元存款,只能拿80元去经营,这80元的收益要覆盖商业银行吸收100元存款的利息成本以及各种经营成本,还要有利润。据测算,即使是执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中小金融机构,银行资产利率需要提高至少0.5个百分点才能覆盖低利率存款准备金带来的成本。

央行财务平衡需要和商业银行追求利润目标进一步使货币信贷扩张和高利率、高利差问题严重化。一是由于人民币汇率升值,央行在外汇储备资产上存在很大的会计损失,6月末3.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按现在汇率6.19折算约合21.665万亿元人民币,但在其资产负债表上对应的是超过273887.46亿元人民币的外汇占款,会计损失高达5.7237万亿元人民币。做大货币供应量,一定程度可以稀释问题的严重性。

二是如果对冲外汇占款成本过高,外汇储备资产收益又偏低的话,央行亏损问题将会更加严重,目前我国央行对冲操作之所以还能维系,主要依赖于对商业银行征缴低利率、高比率的存款准备金。这给商业银行带来不小的财务成本,只能通过设置高的存贷利差,最终将这部分成本转移给存款人和借款人承担。

三是由于存在共同的利益和相互依赖,央行在面对商业银行放贷冲动和不谨慎流动性管理时表现出过度宽容。

如果央行降准,央行对冲的难度也会越来越高。准备金不止是收缩流动性,还起对冲外汇占款的作用。

外汇占款,一般是指央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现行制度之下,外汇不断流入,央行不得不持续发行人民币;为了抵消新发货币对货币总量的影响,提高存准金率是中国监管层的主流应对方案。

正因如此,中国存准金率的变化,确实很难直接与货币政策宽松与否直接对应,而往往与外汇占款变化更为相关,但存款准备金的降低会被人视为一个明显的宽松信号,ZF有所忌惮,这违背了不刺激经济的许诺。同时降低存款准备金,人民币自然会贬值,如果不降,就升值,而升值,意味着,央行的外汇储备就亏损。左右为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