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央行搞错了政策,信贷不进实体经济是因为实体经济赚钱少,不赚钱,信贷永远不再进中国实体经济

(2013-06-25 09:13:53)

杀头生意有人做,赔钱生意没人做,资本是追求最高利润的,那里回报高就流向那里,实体经济如果回报高,自然会吸引资金流入,从资金不愿意进入实体经济也可以看得出,实体经济利润极其微薄,根本吸引不到资金进入。

   实体经济利润微薄的原因一是普通百姓收入微薄,除了房租房贷吃饭外,几乎剩不了多少,这就决定他们购买商品时,价格是决定因素,价格战激烈,利润自然就低。奢侈品为什么利润高,因为奢侈品的消费品都是类似郭美美这样存款51亿的人,买东西就是为了炫耀,东西便宜它还不要。二是税负沉重,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房租每年都涨。三是人民币升值,利润每天都在下降。四是工业基础差,科研体制行政化,大学行政化,培养不出良好的科研人才,偶尔有一个,也留学美国不回来了,这就注定中国的制造业只能在低端徘徊,只能打价格战。没有一家本土企业能够制造轿车座椅,没有一家本土企业能够量产轿车自动变速器,没有一家本土企业能够生产汽车线束,没有一家LED企业能够生产白光LED磊晶,不管中外合资还是外商独资的都木有,没有一家企业拥有3G通讯底层协议栈专利,不管中外合资的还是外商独资的都没有,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制造最高附加值的Drillship,不管中外合资的还是外商独资的都没有。我可以给你列一百个领域都是如此,假如你有耐心看得话(一个收费1000美刀,只收现金,不要票据,现在都木人贴现了)。即便是在合资企业当中,中资也就充当投资人的角色,经营、采购和技术都在外方手中,中方只是捞点分红罢了。

   即便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也面临利润下滑的局面,高房价导致中国员工的工资成本每年都上升,上海和北京的研发人员工资已经高过台北,而提供的价值远不及台北人的一半。看看地球上最伟大的企业台积电就知道。外资纷纷撤离中国是大势所趋,中国不是劳动力短缺,而是劳动力成本超出了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企业只得转移到东盟,某些产品在美国生产的成本低于在中国生产,如苹果mac的最后组装工序就流回美国本土,还有Google的手机,也打算在美国生产,以前都是在天津和杭州生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