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2年世界三大造船指标比较
指标/国家 |
世界 |
中国 |
韩国 |
日本 |
|
造船完工量 |
万载重吨 |
14777 |
6021 |
4844 |
2930 |
占比 |
100% |
40.7% |
32.8% |
19.8% |
|
万修正总吨 |
4572 |
1901 |
1356 |
811 |
|
占比 |
100% |
41.6% |
29.7% |
17.7% |
|
新接订单量 |
万载重吨 |
4686 |
2041 |
1479 |
921 |
占比 |
100% |
43.6% |
31.6% |
19.7% |
|
万修正总吨 |
2288 |
869 |
746 |
290 |
|
占比 |
100% |
38.0% |
32.6% |
12.7% |
|
手持订单量 |
万载重吨 |
25763 |
10695 |
6860 |
5822 |
占比 |
100% |
41.5% |
26.6% |
22.6% |
|
万修正总吨 |
9582 |
3600 |
2851 |
1564 |
|
占比 |
100% |
37.6% |
29.8% |
16.3% |
注:本表世界数据来源于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并根据中国的统计数据进行了修正。
表面看,中国是毫无疑问的全球第一,但这只是表象,量不是关键,金额才是关键。不过金额一直没有官方数据,但是不难推算出,2012年中国船舶出口额388亿美元,出口量为4949万载重吨,也就是每万载重吨大约784万美元,按照这个比例可以计算新接订单额大约为2041*784=1600144万美元,也就是大约160亿美元。而韩国三大造船之一的DSME一家的2012年新订单额就达142.7亿美元,三星中国则达96亿美元,现代重工为61亿美元。3家合计300亿美元,而现代没有计算现代三湖,现代三湖2012年新订单大约36亿美元,合起来韩国三大的新订单额是中国所有造船企业的3倍,然而韩国并不是只有这3大造船企业,还有STX,HANJIN等中小企业,尤其是STX,虽然2012年STX大连面临破产,STXOSV也卖给意大利企业,但STX韩国本部还是相当有实力的,虽然没有具体数据,但STX在2011年是百亿美元级企业,2012年新定单额应该不低于50亿美元。韩国所有造船企业2012年新订单额差不多是中国所有造船企业的3倍。
2013年3月中国船厂共承接了290万载重吨(68万修正总吨)、7.9亿美元的新船订单,韩国船厂共承接了229万载重吨(109万修正总吨)、24.55亿美元的新船订单,日本船厂共承接了165万载重吨(48万修正总吨)、7.53亿美元的新船订单。从中可以看出韩国新订单金额是中国的3倍还多,基本符合我上面的推算。而日本企业尤其优秀,虽然只有165万载重吨,只有中国的57%,但是金额却与中国基本差不多。在承接新船订单方面,进入2013年日本新船订单量连续3个月呈上升趋势,新成立的日本海事联合公司(万国造船与石川岛播磨重工造船业务合并之后的新公司)、今治造船等企业接单势头强劲。近日,日本三菱重工与今治造船联合发布公告称,两家公司将在4月初开始联合成立MI
LNG Company,负责LNG船设计及营销项目。
日本液化天然气(LNG)船建造企业Ml
虽然进入2013年造船行业有所好转,但是中国企业仍然在下滑,1~3月份,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318亿元,同比下降30.8%。其中,船舶制造业258亿元,同比下降26.6%;船舶配套业8.9亿元,同比下降35%;船舶修理业8.8亿元,同比下降32%。1~3月份,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8亿元,同比下降19.2%;实现利润总额9.7亿元,同比下降68.9%。9.7亿人民币折合美元是1.6亿美元,而三星重工2013年1-3月份不算利润总额,单营业利润就有440亿韩元,也就是大约4亿美元还多,比中国所有造船企业的高两倍。如果算利润总额,最少也有4.5亿美元。而三星重工2013年1-3月收入只有38800亿韩元,也就是大约38亿美元,也就是大约236亿人民币。
实际中国的造船业与其说是造船业不如说是焊接业,中国最强大的就是拥有庞大的中厚板厂家,产能早已严重过剩,还有就是大量的熟练焊工,除了船体,几乎所有关键部件都是进口的,实际中国95%的工业都是如此。
船,最关键是引擎额,超大型船舶用的低速引擎地球上只有三个厂家能够设计并制造,以2012年为例,2012年全球船舶低速引擎总出货量为8498MW,其中德国MANDIESEL市场占有率高达80%,芬兰瓦锡兰占18%,日本三菱占2%。虽然日本三菱只占2%,关键还是价格太高。不过一旦战争发生,三菱可以轻松制造出大型航母用引擎。中速引擎市场,2012年出货量4481MW,芬兰瓦锡兰市场占有率48%,德国MANDIESEL占23%,美国第一大工程机械厂家卡特彼勒的子公司MAK市场占有率9%。其余则是欧洲和日韩企业,市场占有率23%。德国MANDIESEL自己并不生产引擎,而是技术转让授权其他企业生产,这样可以降低固定资产投入,提高资产收益。
船舶电气要求稳定性极佳,耐疲劳性必须非常好,基本上都被ABB垄断了。
产业升级?省省吧,MANDIESEL、瓦锡兰和三菱垄断低速引擎市场超过120年了,谁不想打破这三家垄断局面?谁不想升级?问题是能吗?给你100年时间估计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