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安妮鲜花
说到放养,相信绝大多数家长都说应该。当然,有家长说,现在中国的治安环境这么差,让我像过去那样把孩子放到外面自己疯玩,我还真是不放心。
没错,这一点,我也不放心。只能说,现在做家长的比过去要更辛苦--过去把孩子放出来自己在家做饭,到点了喊回家就行了。现在呢,就要有一个大人陪着孩子。
我想,大人陪不陪并不是放养与否的真正界限。我理解的放养,实际上是一个过程,从给他自由到让他独立的过程。个人感觉,放养实际上是家长的一种理念,这种理念会贯穿到和孩子交往过程中的任何环节,比如他写作业的时候,放还是不放;他管理自己的时候,放还是不放;他作决定的时候,放还是不放.......
关于放养,有很多具体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但是并不是很明晰。感谢博友小猪和小丫的妈妈在我的博文《中西方早教的五点根本区别》后的留言,她说:“我想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玩,在玩中学,把兴趣当成职业,可惜我们自己受的是传统教育,在放手过程中,既不知如何放,也不知如何收......”。她的困惑促使我认真地梳理自己的思路,我感觉,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标准答案。也正因为没有标准答案,所以需要一个特别坚强的理念作后盾,常常来提醒自己,这也是我自己总结中西方早教的五点根本区别的本意。
只不过,理念归理念,孩子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层出不穷的问题,很多事情最难的是平衡。当然我这些问题也仅仅限于7岁以下孩子的问题,比如:
1、孩子做家务的问题。孩子都有一个特点,小的时候对一件事情感兴趣,就会不停地做,不让做都不行。比如小宝从一岁多就开始跟着炒菜、扔垃圾,前段又迷恋上了开饭前拿碗筷。当年大宝也和他一样主动过。但是,当好奇阶段过去了之后,如果要把这变成孩子每天的工作,大孩子就不如小时候积极。这个时候如何鼓励她的积极性?在她不愿意做的时候是强制还是放弃?大宝现在就处于这样的瓶颈期。比如洗碗,说好了每天洗,但是到时候她不主动,如果只是督促,你就能感受到她的不喜欢。所以,现在我只能改变办法,一方面,自己做然后让她帮忙,同时根据工作量,给奖励,比如只冲洗给多少钱、完全洗好给多少钱。过去,我不赞成这个方法,现在这个方法有点用,但是她对于钱也没什么欲望,让她自己记账到时候结算,经常就忘了记了。这个问题,感觉真正有用的其实是和她一起做,但是,我不知道要陪多久呢?
2、孩子和大人的时间分配问题。对于上学以后的孩子,这个问题应该是很敏感的一个问题。现在的孩子都有很多课外班,尤其是学琴的孩子,再想保证她的阅读时间,那真正可以用于自由支配的时间就不多了。这个时候,如果需要你陪着他去做一些家务,对于孩子大人的时间都是一个挑战。同样,在收玩具上也一样。对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来说,她会愿意去把东西收拾得井井有条,但是,过了这个时期,你让他作他根本就不听。这个时候,要想让孩子养成习惯,那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家长一起做。家长的时间呢?孩子的时间呢?如果家长不肯花时间,最后这个问题一定解决不了。同类的,包括大孩子房间的清理、叠衣服等等问题,其实都是需要家长一起来做的,安排好孩子的时间和大人的时间,并且要做得有趣味,玩一样的过程,都是需要花心里去考虑的问题。
3、自由的玩和大人陪玩的问题。大家现在经常会说过去的孩子放养多容易,院子里一帮孩子自己玩。但是现在条件不一样了,孩子们更多的需要大人陪。可是,做家长的我们,能有多少好玩法?我们放进去了多少热情和投入?在这一点上,我倒是觉得把孩子送到那些有玩伴的班里面,比我们看着他们孤独地自己玩要有价值。当然,如果能够找到好的相对固定的玩伴,也是一种好办法。只不过,这个问题最终又回到了第二个问题,时间分配的问题。孩子往往是你不让她玩则已,一旦玩上了就不愿意撒手。这个问题,似乎只有靠时间表来解决,但是执行的时候肯定还是会磕磕碰碰。
4、和老人、保姆之间的关系问题。国内的孩子目前这个问题应该说比较突出,就比如第一个问题,你说让她洗碗倒垃圾,如果家里的事情都是老人和保姆干,父母说让孩子干,一方面会有阻力,孩子也不愿意,就像我现在的问题,我和她一起洗碗她就高高兴兴的,如果自己干就不愿意。
5、大人如何看待让孩子自立的问题。感觉现在很多孩子的问题是,没上学之前对于孩子都比较放,不管是让孩子自由地玩还是做事情,但是,上学以后,时间紧了,家长就要权衡到底什么是重要的。做作业、弹琴、户外活动,这些事情下来孩子的时间就很少了,这时候家长稍一松懈,孩子的自理机会就被挤没了。这个时候,放弃什么、保留什么,是对家长最大的考验,尤其是遇到孩子不愿意坚持做这些琐事的时候。
6、孩子自己如何看待自理的价值。总觉得,如果说孩子不能自理本身是个问题的话,这个问题不如孩子如何看待自己的付出和别人的付出来得重要。很多高中的孩子,自己不做一点家务,一旦大人哪里没有照顾好,孩子就会不高兴。这个问题我觉得远比自己不会做、做不好要严重得多。这样的孩子,不仅仅对父母,将来对他人的付出一般也都是觉得理所应当。而这个认识本身,就是价值观的问题了。我觉得,这个问题马虎不得。
写到这里,重新回头看上面的几个问题,会发现,没有哪个问题不是家长自身的问题。再一次明白,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真的是有道理啊~~
再想想何时收、何时放的问题,实际上这中间有条隐性的线,这条线的一侧是家长,一侧是孩子。把孩子作为一个成人看,她长大后需要具备的东西,都在她的那一侧,家长不可替代、也无法替代。如果你越过那条界线越多,孩子失去的越多,等到他需要独立的那一天,就会因为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东西亏欠而付出代价。
放养不是一件偷懒的事,相反,心思要花得更多。现在想想安妮老师一直说的那句话:这正是她这个年龄需要学习的。我们希望通过放养,最终使孩子具备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只有通过做事情本身才能实现。做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放养也是一样的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