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红包点名只是看上去很美
(2016-03-29 20:00:13)
标签:
发红包点名时评 |
分类: 时评 |
媒体供稿
用传统方式点名的老师都OUT了!现在的大学老师,点名用的是支付宝。近日,福州大学阳光学院一位学生在微博上晒上课照片,称课上老师用支付宝口令红包的方式点名,每节课自掏腰包发66元红包,抢红包的同学要输入姓名和学号。土豪老师被热炒,不少网友更是满满的羡慕嫉妒恨,“别人家的老师啊!”支付宝官方微博也很煽情,“以后我就是老师的助教了,看你们还逃不逃课。”
从排队点名到拍照、蓝牙、短信、指纹打卡和人脸识别点名,再到土豪式支付宝红包点名,近几年来,高校老师用以点名的方式越来越多,科技含量与日俱增,出现了许多令人目瞪口呆的“点名神器”。“小手一抖,红包在手”。不可否认的是,发红包点名的方式的确是别出心裁,与传统全堂脸黑动辄大声训斥的点名相比,此种方式既前卫新潮,又接学生地气,被点赞实是情理之中。
不过反过来想,每节课发66元的红包来换取学生的出勤,究竟是教育创新还是对学生逃课的无奈?每节课66元,这样的红包“行情”能够持续多久?尝鲜换味之后,几块钱红包的吸引力能否贯彻自始至终?最要命的问题在于,这样的方式会否“惯坏”学生,使之失去残存的那点上进心和责任感?也因此,笔者认为,此种温馨加软萌的点名方式虽然能短暂地吸引眼球,刺激出勤率,活跃课堂气氛,但其实只治标不治本,并未能完全扭转“期末相见不相识,笑问生从何处来”的高校教学尴尬。
根治逃课风,断对症还得下对药。一方面,高校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观念的引导,使之树立爱学乐学的正确学习观;另一方面,勤修教学“内功”,提高课堂质量才是关键,毕竟,真正成功的教学主要还是看课堂“气质”。事实上,高校课堂如果不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根源上找到改革源头,彻底改变僵化死板的授课模式和与实际生活严重背离的授课内容,着力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与人格魅力,提供一些既让学生们感兴趣,又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前沿实用知识,红包点名恐怕只是短期内看上去很美,并无法真正根治学生们“身在课堂心在外”的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