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剧难再创收视神话的原因
(2014-12-12 09:40:54)
标签:
娱乐文化金庸剧难再创收视神话的原因 |
分类: 时评 |
日前在湖南电视台开演的于正版《神雕侠侣》,遭到了观众全方位的吐槽,许多观众甚至直接用脚投票,根本连睬都不睬,造成了其收视率的低开低走。
那末,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曾经万人空巷的热播剧如今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冷清局面?
首先,人们对金庸小说有着很强的原创情结。比如后来改编的诸多影视剧,都很难超越83版射雕,一方面固然是黄日华、翁美玲的形象入脑入心,更重要的层面是时代背景,当时处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尤其在农村,电视很少,笔者至今记得,在有关霍元甲、陈真武打片子流行一时的时候,当时笔者全村还没有一台电视,有时常常出现很多年轻人结伴到邻村围看一台电视的盛况,即便这样,在长长的走廊上,后面的人常常要搬来长凳,方才能够看到影像,已经高兴得不得了了,还哪管什么片子。更何况,当时的卫星技术不像今天这么发达,无线电视已是极为少见,又怎敢奢谈有线节目?在广大农村地区,可供选择的频道更是少得可怜,于成年人和广大青少年们而言,除了金庸剧,几乎别无选择。而反观今天,可供选择的影视剧比之原来数量远远多了:论儿女情长,金庸剧比不过韩剧;论“古早味”,金庸剧比不过纪晓岚们;论生活气息,金庸剧甚至赶不上知青年代的《满仓进城》;论武打,不如成龙和李连杰们的快餐“警察”文化更有冲击力……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若说金庸剧还有一个吸引的地儿,那就是“童话”,这置于物质贫乏的“上古”年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是颇有市场的,问题是,如今社会早已物欲横流,都奔着有房有车有存款去了,还有几个会迷恋16年痴痴等待的过儿和龙儿呢?简而言之,“童话”已死。
当然,除了影视剧本身的因素外,网络、QQ、微信等也对影视剧整体造成了极大冲击,事实上,特别对年轻人群而言,网络聊天和游戏显然更有诱惑力。而对伴随着金庸影视剧长大的中老年人群而言,原汁原味,或许才是最符合他们审美心理惯性的选择。
在此语境下,金庸剧想再创收视神话,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