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8000名教师大罢课深层思考时评 |
分类: 时评 |
11月17日,黑龙江肇东市8000名教师发生大罢工,全市中小学全部停课。据老师们介绍,罢工主要理由是工资太低:作为全国百强县的肇东的教师工资竟然低于贫困县一千元。前几次全国普遍调整了工资水平,但这里依然没作出调整。
肇东市教师的诉求主要有三点:一是要求补齐与绥化地区各周边市县艰苦边远地区补助项目;二是要求按文件精神足额发放房改提租补贴;三、 要求全额返还已扣除的养老保险金。而在“二次诉求书”中,一是要求出示我们肇东市和其他地区的工资对照明细表;二是要求正常普调今年应该涨的工资(人均三百元,并从一月份开始补发);三是要求公布养老保险金账户并按新政策执行。从字面上看,这些都是比较正当的诉求,但还是遭到了有关部门的“冷暴力”对待,遗憾之至。
可以说,教师是一个比较尴尬的群体,因为队伍庞大,每次涨工资都要看公务员的“脸色”。在公务员混得很体面的年代里,公务员各项福利和灰色收入让教师们望而兴叹,而在八项规定出台后,公务员再也不好“混”了,教师们则要跟着公务员背“黑锅”(都说公务员有灰色收入。他们都涨不了工资,你教师想?)。于是,这就有福不同享,有“难”一起当了。当然,一些地方还是会想办法对公务员发点地区津贴啥的,而部分地方政府总是以教师队伍过于庞大为由,实行教师与公务员有差别的津补贴,比如以地区财政收入超几亿几十亿为由,公然为公务员及参公人员发放第14乃至第15、16个月工资(当然其名目不叫工资),而教师有时连第13个月工资都难以发放,其理由当然是绩效工资已经涵盖了这一块。即使勉强跟上公务员,也是打了折,其理由无非是教师对财政的直接贡献并不明显。笔者就奇了怪了,教育是潜移默化的,那些在各条战线上作出杰出贡献的精英人才,哪一个不是教师培养出来的?要说对社会的贡献,从长远来看,哪个群体比教师的贡献更大?
虽然按照《教师法》规定,教师工资应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水平,但实际情况是,在全社会尊师氛围还不够浓厚的语境下,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群体已是难得,想高于公务员更是天方夜谭,而如上所述,公务员可以通过发放地方津贴等形式,虽然风光难再,但至少不至于太寒碜,而教师群体则不同,在部分地区,第14、15、16个月工资就别说了,甚至连正常的涨工资诉求都难以满足,再出现变相“克扣”工资的现象,教师们能不寒心?
据调查,在行业的幸福感调查中,教师的幸福感排在倒数第一位,姑且不考究这个倒一是否有其科学性,在笔者看来,把教师排进后几名应该没有意见。都说教育重要,而教师群体普遍存在着“不幸福”感,很难想象,一个“不幸福”的教师群体能够给学生传递“幸福”?连基本的发展权都没有,要求教师们成为学者型教师,并为中国教育带来质的飞跃?一个字,难。
像8000名教师大罢课这样的“暴力”诉求当然并不妥当,但在现阶段的国情中,维权难的确也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有关部门今后在处理类似事件时,如何少一些对抗,多一些“妥协”,从而像国外发达国家那样,更好地发挥工会(NBA劳资谈判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的作用,让更多问题在谈判中得到解决,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