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秋华51
黄秋华5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372
  • 关注人气:1,8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饥饿游戏”山寨一回又何妨

(2014-10-19 21:55:46)
标签:

饥饿游戏

分类: 时评

“饥饿游戏”山寨一回又何妨

文\黄秋华

(媒体约稿,发10月22日泉州晚报第4版)

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饥饿游戏”,被疑流于形式。中国扶贫基金会将在世界粮食日和首个国家扶贫日期间开展“饥饿24小时全民公益活动”,倡导16-60岁有条件的人于10162000101720:00切身体验饥饿,以此表达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饥饿人群和贫困弱势人群的关注。该活动引发众多网友关注,不少网友表示要参与,一些网友则担心饿一整天是否会影响身体健康,有网友则对挨饿是否有助于扶贫产生了疑问。(1016日《北京青年报》)

与此前火爆全球的“冰桶挑战”类似,这场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饥饿游戏”,也是通过自身体验,感知他人疾苦,进而唤醒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爱。甚至连其“运作方式”也跟“冰桶挑战”如出一辙——活动期间,体验者可以分享自己的体验计划、心得体会等,并邀请三位好友参加体验,若好友不能完成,也可以为“饥饿24小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把自己的微博、微信或QQ头像在活动期间更改为“饥饿24小时”活动图标,捐出相当于一天餐费的善款支持爱加餐项目,改善贫困地区儿童的营养状况等。

按说,这个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饥饿游戏”活动,其初衷是通过爱心“游戏”来促使更多的人投入到慈善公益事业中来,毋庸置疑是值得点赞的。不过,此款“饥饿游戏”活动,还是遭到了部分网友的吐槽。槽点主要有二:一是其模仿、抄袭“冰桶挑战”,有东施效颦嫌疑;二是其与“冰桶挑战”一样,存在着道德绑架的硬伤,甚至可能伤及身体健康。

其实不然。于慈善活动而言,创新固然值得褒扬,模仿更要予以鼓励。须知,爱心从来不会因模仿而掉价,慈善也不会因抄袭而贬值,相反,无论是过去、现在,抑或将来,慈善既需要“冰桶挑战”式的创新,也需要“饥饿游戏”式的沿袭。毕竟,站在慈善正能量标杆意义角度,原装的“冰桶挑战”和山寨版的“饥饿游戏”,均属慈善高大上行为,二者并无高下之别,美丑之分,冠之以东施效颦的“高帽”则有点吹毛求疵。实际上,只要对人类爱心精神的薪火相传有益处,就是好的活动,即便山寨也无妨。

“饥饿游戏”受诟病的另一槽点在于,这种游戏不可避免地继承、发扬了“冰桶挑战”的弊端。不可否认,做慈善献爱心,虽属传统美德范畴,却非公民法定义务。献不献爱心,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献爱心,是公民自主自愿行为,任何形式的强制和暗示都不应该,而“饥饿游戏”与“冰桶挑战”一样,多少有点借慈善接力之名、行道德绑架之实的嫌疑,乍看并不合理,但持有该论断的网友恰恰有意或无意地遗漏了至关重要的一点,“若好友不能完成,也可以为‘饥饿24小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其言下之意是,如果你基于身体健康方面的考虑,又或者,你对以上近似“病毒传播”式的慈善接力活动不感兴趣,无法或不愿意完成“饥饿游戏”活动,你还可以有其他不同选项,比如通过“把自己的微博、微信或QQ头像在活动期间更改为‘饥饿24小时’活动图标”等方式,让其他有能力或有意愿的人来继续传递这种爱心精神,而对通讯技术日益发达的现代人而言,这,不过是举手之劳。

当然,部分网友对饿一整天是否会伤及身体健康的顾虑不无道理,这也提醒参与者要量力而行。而对活动组织者来说,有必要做全做实“游戏”预案,为参与者创设一个“预则立”的健康、安全活动大环境。

 

链接:泉州晚报评论民生版(第4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