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股文该不该入选语文教材?

(2014-09-03 22:03:18)
标签:

文化

八股文

该不该选进语文教材

之我见

时评

分类: 时评

“是知观志士之所为,而天下无志者可以愧矣;观仁人之所为,而天下之不仁者可以思矣。”新学期伊始,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高二学生翻看自己的语文教材时发现,这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八股文将是他们接下去要学习的内容。(93日中新网)

八股文该不该入选语文教材?

据悉,与王阳明的《志》一文同时入选的还有明朝初期王鏊的殿试之作《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另外一篇则是曾国藩的《与诸弟书》。

作为封建科举制度的产物,八股文曾因僵化的写作模式被日益崇尚科学、自由的国人丢进历史垃圾筒。

对于外界质疑,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教研员胡勤认为不能只看到八股文,而是要看到杭高课程改革和学校课程体系:“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系统化和选择性。任何的教材和篇目,是用它来学习并了解思想、文化、样式的,而不能囫囵吞枣地学习。”

如果从课文的系统化和多样选择方面来讲,杭高让学生通过这些八股文来了解思想、文化、样式的初衷其实并不为过。诚如其他优秀的文言文一样,八股文中并非没有传世篇章,其爱国爱民的思想内核和社会担当方面的正能量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从这点出发,以课外自读课文或者校本教材方式体现,让莘莘学子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品尝一番“别有的风味”,倒也不失是课文延伸的一种方式。

关键是,杭高的初衷或恰恰不在于此。据主持新教材选编的周伟说,当前中国的孩子在写作上“想法好,但写出文章来却没有体制”,学习八股文则可以让学生的文章有“体”。

殊不知,八股之害,恰恰在于其固定不变的“体”。说到底,八股文正是封建时代里统治者用以奴化愚民、维护统治的文化手段,而这正是八股文饱受抨击的深层原因。在当今思想爆炸、个体解放的时代,八股文已经与时代发展格格不入。另一层面上,在八股文形式决定内容文体特性的语境下,其千篇一律的创作方式,对学生想象力的挖掘无疑是一种灾难,对学生创造力的激发是极大的摧残。

作为曾经的一名教学一线教育工作者,笔者早年曾经看过一位语文“名师”讲作文课,他如同庖丁一样,把作文写作肢解成几部分,然后学生们像套入数学公式一样进行写作。很难想象,这样僵化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会有多大的创造力?换言之,以这种新八股选拔出来的学生大多是服服帖帖的奴才,而不是社会转型期所亟需的创新型人才。我想,这或许是杭高此番遭到吐槽的原因。

另一处谬误在于,这位老师几乎全盘否定了目前国内语文教材中写作之“体”的示范性,无视其中诸多优秀文章中文体的规严和整饬,完全可供学生习作方面的借鉴。

至于“八股文的价值不可否定”一说,笔者认为也未必能站得住脚。不可否认,明清两个朝代600年的八股文中,还有那么几篇八股文是有一定可读性的。如果把这些八股文编入教材,只是希望学生通过这类文章开阔视野,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学,倒也未必不可,但作为一种写作模式来借鉴,实不是明智之举。

当然,如果考量杭高曾是浙江省贡院旧址等贡院文化历史等因素,把八股文纳入校本教材,作为一种课外参考篇目,是可供考虑的选项之一。但可笑的是,部分杭高老师视之为杭高的底蕴,实在太过“心灵鸡汤”。须知,一所学校的底蕴深厚与否,与八股文这类已经被时代遗弃的产物实在不沾边,这好比一个风景区以秦桧、西门庆为底蕴,实在让风景区们节操碎满地。

倒是此前报载,韩红歌曲《天路》以诗歌的形式入选二年级语文教材,三年级的延伸阅读教材中收录了台湾歌手周杰伦的歌曲《蜗牛》,让人眼前一亮。毕竟,与说教式的教育文章相比,通俗的语言故事更符合儿童的身心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以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浸润陶冶孩子,才能真正让孩子爱上语文。

实践证明,只有爱和本真的东西,才是学生们真正喜欢且有助于其健康成长的好东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