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一种熟悉的味道叫做黄蓉

(2014-07-02 09:05:23)
标签:

有一种熟悉的味道

叫做黄蓉

文化

时评

娱乐

分类: 黄蓉的味道

尽管旧版金庸小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瑕疵,但其还是征服了众多金迷心,笔者无可置疑也成为这些金庸铁杆粉丝中的一员。

而反观金庸再版小说中的一些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些已经变得面目全非,让人唏嘘不已。比如,再版天龙就出现了这样一些令人遗憾的改动,其中新版王语嫣终嫁慕容复,就让无数读者惆怅不已。

难说败笔,也很现实,但很没有原初味道,多了一些“呕心沥血”的思考,却少了几分创作初期冲动的灵性和感悟。

还是拿天龙来说吧。作为一部准杯具小说,笔者以为让萧峰、玄慈、段正淳和他的一众情人们死,让虚竹一明白自己的身世就失去双亲,让慕容复失了爱人一生为王位疯狂,才能赋予天龙更多悲剧色彩,也才更撕裂美。

旧版金庸小说,之所以引得几代人为之竞折腰,恐怕与原著中的那些情节、人物不无关系,换言之,观众因喜爱金庸,进而喜爱金庸小说中的残缺美。那是一种任何试图改动都无法复原的怀古味道,虽弥久而香醇。

由此,笔者并不赞同金庸晚年对自己著作的砍削。许多金迷怀念原著,其实是怀念最初的原生态味道,他们怀念83版黄蓉,怀念那位嫁给“傻小子”段誉的王语嫣,怀念怀念……

有读者问,你丫的也有很多文章(针对旧版)在批判金庸啊。读你丫的金庸批评文,纯粹就是一高级黑啊。

恰恰不是。事实上,笔者的整个初中和高中阶段是伴随着金庸小说长大的。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金庸小说,就没有后来在文学道路上“半吊子”的我。

这绝对是一出戏剧,一个迷金庸小说的文坛楞青,竟对自己曾经的“文学导师”品头评足,而且有些篇幅是那么“不留情面”,那么“不近人情”。

但这部分读者未免窥斑见豹,其实,笔者更多的金庸批评文是在点赞金庸小说正能量。这些读者可能不懂文学批评。不是喜爱一位作者,就可以包容他(她)的一切,实际上,批评归批评,喜爱归喜爱,批评的同时并不妨碍对作家作品如痴如醉的喜爱,某种意义上,正因为这些缺陷的存在,才让作品留下了一些难忘的记忆,这些记忆就是一个时代的黑白底片,常常翻看,偶或笑,偶或哭,偶或遗憾,偶或有所得……这就是笔者部分批评文“深挖”金大虾漏洞的思考逻辑。

犹记得,2011年开始动手写的第一篇金庸小说文学批评,不曾想,这一发竟不可收拾。而这,大多缘于对金庸小说的喜爱乃至迷恋。

虽然工作以后,由于各种缘故,懈怠了。好在关于黄蓉们的那段记忆,还在我大脑的不远处,三翻两翻,找回来了。

于是成文,并美其名曰“黄蓉的味道”。

推荐:专家解开让女人疯狂的三大秘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