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学术帝”杯具可以重来
(2014-05-05 15:12:57)
标签:
蔡洁挺自杀研究生择业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教育 |
分类: 时评 |
4月30日中午,中山大学靠近东门的一栋学生公寓的二楼,历史系研究生二年级硕士蔡洁挺寝室房门上的封条已被撕去,房门上方的玻璃窗半开着。4月16日晚上9点多,这间号码为223的寝室门前,蔡洁挺的室友小庄外出跑步归来,“看到那始料未及的一幕”——蔡洁挺“用自缢的方式”“选择了离开”。(5月4日《新京报》)
据悉,被称为“学术帝”的蔡洁挺,平时性格温和可亲。一位在同学眼中性格还算开朗的大学生,在灿若夏花的年华里,选择了离开,而离开的理由竟然是因为论文要延迟毕业,因为工作尚未落实,这让我们唏嘘不已。
人生而有责任。对此,梁公启超有非常精彩的论断:人生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如此轻易地结束自己的生命,无疑未尽到对父母亲人和社会的双重责任。这道理,于蔡洁挺而言,再浅显不过了。然而,令人惋惜的是,他还是“用自缢的方式”“选择了离开”。显而易见,选择结束生命,非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连人生最基本的义务尚且未能尽到,这起码是对父母及亲人的犯罪。古人言,死,意义有不同,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蔡洁挺们尤其要明白,人的生命是宝贵的,而且是不可复制的。此种死法,意义全无,且希望全部灭失。反之,坚强地活着,不仅人生大有希望,还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更深的一个层面上来说,连自杀的勇气都有,何不笑对人生的沟沟坎坎?
即使撇开责任这个沉重的话题,死也不必成为蔡洁挺的必选题。生命多姿多彩的方向,决定了我们人生发展纷繁复杂的无限可能性。诚然,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香饽饽行业人满为患,特别对于一些冷门专业的高校学子而言,毕业即失业的严酷现实的确已经成为他们人生抉择中的一大困惑。历史专业的蔡洁挺,可供选择的择业路固然窄了点,但只要肯放低身段,自主创业,想必找到一份“不太体面”的职业甚至闯出自己的创业之路并不难,前两年研究生竞聘环卫工人、北大学子卖猪肉的例子即是鲜明的例子。
所以,蔡洁挺们,请活着,以坚强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