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同胞情“尿”不“湿”

标签:
大陆孩子的那泡尿会否尿湿陆、港同胞情文化 |
分类: 时评 |
纸媒供稿,转载请规范,谢谢!
大陆孩子在香港大街的一泡尿,引发了一场陆、港网民针锋相对的口水战。有句老话“撒泡尿照照镜子”,我看倒适用于这场骂战的当事双方。
古人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子,既可正衣冠,显堂堂之仪表、楚楚之容貌,亦能找缺陷,通过涂脂抹粉、描眉画眼,遮丑显美。
无须讳言,在城市化进程短暂的语境下,我们的文明转轨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的确有不小的差距。长期以来,由于部分人的不自觉,像随地扔垃圾,公共场合喧哗,在地铁等公共场所吃方便面,甚至在内急时扒下裤子对着旮旯随地屙尿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让所有的大陆游客为之背黑锅,被贴上吵、脏、闹、插队、不礼貌的特有标签。在这方面,大陆游客确须撒泡尿照照镜子。
不过,话说回来,发布此则消息的香港著名时评作者闾丘露薇此番之所以引发众怒,主要还是因为其微博中滤去了“女童母亲曾经带孩子在公厕排队、在地上铺纸尿布、用童车遮挡、未污染地面、并拿起纸尿布放自己包中带走、港青年拍摄女童下体、其父母要求删除相片才起了冲突、后港青年又阻碍家长推车离去。”的重要细节。作为资深媒体人,在新闻立场上,既要倡导文明理念,更要注意信息的全面客观公正,本着对公众负责的态度,还原事件真相,消除误解与成见,而不是为了攫取眼球,挂一漏万,在内地游客素质差的心理预设方面进行误导,加深撕裂与隔阂。
与之同时,对不文明现象,作为文明领先一个身位的香港人,应该抱以帮助之心,而不是戏弄、嘲笑、围观和审判,更不应贴标签,随意上纲上线。更何况,于部分港人而言,不管报道中当街撒尿的孩子是男是女,随便拿起相机对准孩子私处就照,对孩子何尝不是一种巨大伤害?而这,与香港社会号称的宽容、大度是否相吻合?是否有违现代社会文明之内核?这是一个值得部分港人重新思虑的问题。
更深一层意义上,憋尿可能造成的身体伤害,对一个小孩而言尤甚。试问,一座城市的文明比之公民的健康,二者孰重孰轻?当文明必须以损害公民特别是小孩子的健康为代价时,这种文明存在的道德维系理由和合法性尤其值得质疑。
如果无法厘清上述二者的逻辑辩证推理谬误,那么像陆、港对骂这种族群撕裂的杯具难免延续,而这恐怕绝非陆、港大多数人们所乐见一幕。事虽小,但小处更不可随便,于当事双方而言,正该各人自撒一泡尿,照照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正正衣冠,摆正形象。而笔者惟愿,这场因尿而起的风波,可别尿“湿”了两地不可割裂的同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