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童鞋高超的“调情”艺术

标签:
邹忌童鞋如何调情文化 |
分类: 发表过的文章 |
历史上的齐威王,早先只是一位“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的君主,其结果是“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实际上,后来齐威王能够奋发图强,修明政治,从而使齐国大治,不战而屈人之兵,与当时两位著名的谏官不无关系。
一位是淳于髡:“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在根子里渴望有一番作为的齐威王眼里,当红公知淳于髡讽谏的分量自然是“白里透红,与众不同”,齐威王很是顿悟:“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当“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念想还在齐威王的小脑翻转时,邹忌同志适时出现了。作为一个有小资情调的文艺青年,邹忌深知,向领导提建议也是需要慢慢“调情”的:“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以“妻私”、“妾畏”、“客有求”等生活小事类比隐喻,循循善诱,步步深入,齐威王想不明白都难。问题的关键在于,邹忌的这种“迂回深入”的建言方式,巧妙避开了君臣可能出现激烈论辩的“锋芒”,又能把问题的严重性说到点子上,使论辩对手心悦臣服地接受自己的观点。可见忠言未必逆耳,而在于你对问题是不是经过周密的分析,建言方法方式是否对头。
茅塞既已顿开,一场由中央顶层设计并引领的网络倒逼运动马上在全国范围内铺开。据《邹忌讽齐王纳谏》所载:“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决心之大,力度之强,前所未有,古今罕见。各种治国妙方良策被采纳,各种人民内部矛盾被解决在萌芽状态,人民幸福指数得到大幅提高,对政府满意度也相应持续上升。
“内功”练好了,强身而益体,自然百病不侵。事实证明,这场由著名言官邹忌采编导演、齐威王童鞋亲自掌勺、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网络倒逼,逼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齐国梦”。“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各个阵地捷报纷传,政治清明形成的巨大反作用力立马体现,各邻国“就这样被你征服”,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国史上第一个四方来贺、五湖称臣的喜剧片票房狂飙。
能出现“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样的鼎盛局面,齐威王同志肯定值得敬佩,毕竟像他这样开明的君主并不多,对智囊团、各级官员甚至微博建言的包容度,使他获得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第一手资料。除外,邹忌童鞋显然也居功至伟。试想,如果不是他的旁敲侧击,慢慢“调情”,又怎能使威王同志“回心转意”,导演了如此强势的历史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