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方洪所长的天堂对话
(2012-07-23 09:22:23)
标签:
与李方洪天堂对话杂谈 |
分类: 发表过的文章 |
发7月25日《泉州晚报》第四版,有删节(短评)。
2012年7月21日。
北京。
暴雨之夜。
当一场61年来最强的暴雨来袭时,45岁的李方洪在自己辖区内凤凰亭村的村口帮助63名被困村民转移后,因为不小心扶上了一根漏电的电线杆斜拉线,而倒在了水里,再没有醒来。
让无数网友感动的是,那天他轮休,本可以不去。然而他还是去了,于是他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因为仰慕英雄,笔者来到遥远的天国采访了李方洪。
问:21日是您轮休,您还是选择去了,后悔吗?
答:不后悔。事实上,警察、环卫工人、消防队员、其他的社会志愿者……几乎所有的人都自觉参与到这场暴雨的救助中来。我认为这是一种责任和道义。几千年来,人们就这样同舟共济,共度时艰。
问:此刻,您肯定想对您的妻儿说点什么。
答:人生就是一个个驿站。只不过有的人早点到站,有的人晚点。我早了点,很对不起你们,没有尽到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不过,你们应该为我感到骄傲——你们的丈夫和父亲用生命捍卫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问:按照今年流行的说法,可以称您为“最美所长”?
答(笑):不至于拔高到“最美所长”的高度。这只是我工作的一部分。要知道,有很多人像我一样,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忙碌并付出。真要称“最美”的话,他们也许比我还有资格。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牺牲了,才去肯定他,褒扬他。
问:谢谢您,李所长,正是因为有您还有和您一样的人,让我们心里总有一股感动在蒸腾。因为有爱,我们前行。
答:是的,因为有爱,我们前行。在大灾面前,我们中华民族从来都没有退缩过。这一次,北京没有让人们失望。每个人、每个团体,都自觉行动起来,自救并投入救助他人的队伍中。我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北京人经得起灾难的考验。这也是对咱们民族道义担当一次被动的演练。
问:李所长,现在我尊重您的意愿,称您为北京城市英雄你觉得怎么样?
答:如果非要给予英雄称号,请一并向在暴雨中作出自己应有贡献的人们送上我们的鲜花和掌声。他们和我一样,配得上城市英雄称号。
笔者:好,谢谢李所长接受我的采访!
总结语:在暴雨面前,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政府职能部门或者民间组织,都在积极行动。风雨中,官民互助,人们守望相助,奏响了一曲官民联合抗击暴雨的动人交响曲。
一场暴雨,虽然把盛夏北京淋了个“透心凉”,却也烘焙出了一种叫做北京的精神——一种在灾难来临时自发动员互帮互助的中华民族精气神。这一次,道义和互助在暴雨中演绎闪光,人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责任什么叫担当。
正是因为有这一份份民族的责任与担当,我们的社会一直在前进。
之所以没有冠以李方洪“最美所长”称号,是笔者对“最美”基础上产生“更美”的一种心理预期。像李方洪这样的英雄,不是第一个,也不应该是最后一个。希望经年以后,当我们蓦然回首曾经走过的风风雨雨,可以自豪地说:“年年岁岁美相似,岁岁年年美不同”。那么,善哉,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