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你这么牛的学校,还用得着每天愁着找工作吗?”
“怎么不愁?我们找工作也海投、海面,比超女快男都激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全国来看,绝对是一流的学府,无论实力还是名誉。但就是这样的学校,工作的竞争的压力一点都不比普通院校的小。我们不单单是211,我们还是985,但我们的薪水,有的甚至连1000都不到。我们中的大部分,也和其他“蚁族”一样——高智、弱小、群居。
其实,像我们这样的学校,每年都会有大规模的校园招聘,这一段时间被称为“招聘高峰期”。一些大型的公司,会较早地在全国大规模招人,或许只有进入这些公司,才会幸免“蚁族”这个称号。
它们虽然都会来科大,但并不代表对此青睐,因为每个人都要经过同样的面试,有的公司甚至会经历六七轮面试。向这些大公司投递简历的人数虽然会成百上千,但它们却只会在某一个城市招收几个指标。实际上,它们每年的招收计划也只有几百人,那么全国34个城市,每个城市招收几个早已足够。那么,如此小的概率,除了实力恐怕还要靠你的运气和关系。
有个朋友,她投了几十份简历,其中几乎所有的都进了面试,但最终有五家都是到最后一面被公司拒绝。现在仍然没有去处,依旧在四处投递简历。
她说,对于有些公司,虽然面试笔试流程复杂,但在最终签offer的时候,你却会发现,工资不过只有几千元,在北京、广州等一些大城市,连每个月最基本的生活都不够。即便找到了这些工作,最后也难免沦为“蚁族”。
先看着就要到下半年,相当一部分剩下的公司便不太会通过校园招聘来进行,它们往往都在地区人才市场进行小规模招聘。没有找到工作的同学也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工作。那么这些公司的月薪,相对而言自然会低很多。但为了生存,你也必须去强忍着去接受这些待遇——拿着1000元左右的工资,租着每月300元的床位,每天吃两顿饭,到工作单位要坐两个小时以上的公交车……
剩下的一部分,有的会考虑出国、有的会继续读研,虽然不会沦为社会上的“蚁族”,却继续“啃老”,依靠着父母的薪水生活,几年过后,有想当的一部分,终究还是要沦为“蚁族”的。这是现实的安排,而不是命运。
想想看,每年进行招聘的企业,月薪能够达到维持大学毕业生基本生活的能有多少?它们每年招聘的人数又能有多少?即便是这些大学生都来自于211,我想也不能让所有的所谓“好孩子”都能够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如此看来,并非211院校的学生不够优秀,而是企业招收人才的限制,才令毕业生的状况如此不堪。国家一面叫嚣着缺少人才,但却不给人才一个生存的平台,这又能怪谁?有些时候,并不是能力不够,而是没有能力发挥。
没错,努力过后的我们最终一大部分都还是被叫做“蚁族”,很无奈,被归为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像蚂蚁一样,群体庞大,力量渺小,逼着自己坚强地生存。
可是当初的我们,一个个都很傻很天真,以为考上了好的大学,便找到了好的出路,好的人生。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考上了好的大学,连人生的一半都不是。
当初的我们,在知道现实并非如此之后,在床边的墙上贴了字条,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我要坚强”。但毕业之后,现实的生活扑面而来,梦想流离失所。当初的梦想不再,坚强也成了口号、回忆。
你和我,我们都一样。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努力挣扎,摸爬滚打;为了薪水,为了房子,为了女人。再回头看看,我们有几个是真正为了最初的梦想而奋斗?为了一个目标而打拼?当这一些都过去,你就会发现,你现在做的,终究也只是生存,连生活都不是。
虽身处大城市,却也是生活在最底层、早出晚归、渺茫无措的蚂蚁……无力改变生活,只有努力生存。
2010年12月08日
老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