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李凯强扶起一个受伤的老太太,可之前两人是否发生碰撞,双方各执一词。到底谁在说谎?案件有三个关键词,让这起案件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诚信、碰瓷、谎言。

李凯强

宋老太
没想到事情闹得这么大:从骑电动车大学生因扶起与之发生刮蹭的老人被告上法庭,到一审判决李凯强支付老太宋某精神抚慰金及其他费用共计7.9万余元,之后,郑州版“彭宇案”官司居然打到了二审。
各大媒体现在又将此事再度拿出,进行再次宣传,并且为了吸引群众的眼球,打出了各种各样的醒目标题:“谁撞了谁仍是谜团”“撞人?救人?到底谁在撒谎?”“到底是见义勇为,还是交通肇事?”……
似乎大家都有回忆,从一审判决之后,这件事情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甚至还有网站做了“街头路遇陌生老人摔倒,你会不会搀扶?”的调查,共有13万人投票。结果显示,有57.1%的人表示不会搀扶,只有4.7%的人表示会毫不犹豫搀扶,剩余的人则处在观望状态,表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今,有的网站又开始做出了类似的宣传:“再遇急需帮助的人,你会出手相助吗?”
为此,我深感担忧。
其实,此次问题的关键无非和上次雷同,就是到底是“救”还是“撞”?没想到却引发了影响颇大的社会舆论,甚至会影响到人们的法律和道德观念上的改变。期间,除了媒体报道上的侧重点出现了偏差之外,除了双方当事人,还是和上次的“彭宇案”脱不了干系的。
试想,我们去责怪“恶老太”们是不现实的,因为你无法要求每一个公民都具有高尚的美德,这本身就是不现实的。其实,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那件著名的南京“彭宇案”,还是在于那个法官的——“按照常理,不是你撞的,为什么送她去医院?”这句话
我真的想不到,就是这句话,造成了多少负面影响,带给媒体多少“发挥想象”的空间,以至于之后的一系列争论,都变成了是正义的争辩而不是客观的思考;毕竟,事情的本身就就带上了这句话所带有的色彩。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中国人,向来都是成见颇深的,尤其是遇到同类事件之后,一般的人都不会再做如此“傻事”。原因不为别,只怕被咬。
在西方,帮助他人之前,都要询问:“可以帮忙吗?”,我们可以引来作为借鉴;但这并不适用于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当真事关人命,汝等岂可儿戏。想想如果是一起严重车祸,我们问当事人“我可以帮你吗”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他已然不能开口说话。这时候,专家提示我们可以帮助拨打110或120求助;援助前找好两个以上旁证者,并留下联系方式。在旁人情况下,用MP3或者手机录音,说清详细情况,再进行援助。但是,当我们做好这一切避嫌准备的时候,我想那个老人早已死在现场了吧?!可悲。可叹。
我们,不是“不想扶”,而是“不敢扶”;不是没有人性,而是怕被人性所害。问题的关键不是在于人心不古,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保有良善的,但是有些人却让这些良善没有办法表达。
我真的希望,事件是因为男孩子的“撞”却不是因为“救”而被罚款,不要再留谜团,不给媒体扩大事端的机会,不要让大家再去议论,再去做那道无聊的测验——“街头路遇陌生老人摔倒,你会不会搀扶”?不是我诅咒那个可怜的大学生,而是我真的不想看到大家“猥琐”地将自己的善良之心深深地隐藏在角落,无法折现。
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一天。真的不想看到某一天的某一幕:当我们不慎摔倒在地,围观者没有一人上前相助。
2010年03月23日
老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