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前一阵子来电话,提到这样一件事:他说他有个朋友,新买了一栋房子,带庭院的那种,结果他一搬进去,就将那院子里的杂草杂话都连根拔除,有点“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味道,之后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结果又过了几天,原来的房主过来签最后一个合同,还没进门就把父亲的那个朋友叫住了问:“我院子里的牡丹是不是让你给铲掉了?哎呀,我还想着等再大些了的时候过来向你要几颗栽在盆里哪!”这时候父亲的朋友才发现,他竟然把牡丹苗当杂草给铲了。
记得在哪也听到类似的事情,也是有个人,买了一栋别墅,刚搬进来,杂草必然很多,但是他却按兵不动。过了整个冬天和春天,那些花啊草啊的都长大了,结果那些本来是杂书的,到秋天都结了果;有些杂草,也都开了花。当然,捣乱的植物也不少,后来直到暮秋,他才去铲除,最后留下了近乎完美的花园。
这算是个故事,或者说是寓言吧,其实说起来很平常,几乎每个人都有所感受。很多时候,一开始我们以为自己做的小事情,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但是,真的是如此吗?你是否在不久的将来就会看到另外一种不同的结果呢?或许是收获幸福,或者是苦果。
对于做事,我们不要冲动,等着事情有了一定的眉目再去做,“三思而后行”,就是因为事情有发展成很多种情况的可能。所以,不要被假象蒙蔽了双眼。
另一方面,对于做人,我们不要成为最后的杂草而被人摒弃,说的就是我们不要做一些表面文章,对于内在的道德修养或者品行的培养不注重,使其华而不实。也许一开始还能够得以赏识,但是到最后,终究是会被淘汰的。
还有就是关于交友的启示。我们在平时交往朋友的时候,也许开始会以貌取人,或者因为某一方面让你觉得不适应就去排斥甚至否定;我还见过有的人认为这个人的地位低下,对他总没有用处,就不去联系,久而久之便断了交情。那么我想这样都是不对的,主观地讲,我是很反感这种作为的。对于朋友,首先要平等的对待。为人处事,这是关键。
另一方面来说,你怎么知道看似“杂草”的人就一定没有他的用武之地呢?你怎么就得知他无所作为呢?还记得鸡鸣狗盗的故事吧?
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为了从秦昭王手中逃出,孟尝君便去找秦王的爱妃,以狐白裘作为交换,这时候孟尝君的难题让一个门客中的一个小偷给解决了;后来偷偷逃到了函谷关,此时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这时候另一个会口技的门客也帮了他一个大忙。
由此看来,并非马无用,而是伯乐无能。
一句话,一篇文章,可能就会改变你的一生,看来并非没有道理可言的。
2009年7月2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