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自己认为应当做的事

(2016-08-31 04:48:34)
分类: 散文

文/张宗子

 

  一件事,如果你自己看明白了,别人的议论就不会影响你。如果他人的议论造成你的喜忧,甚至影响你的决定,让你迟疑不决,那就说明你对于这件事还不是完全明白。

  孔子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说的都是把事情看明白。既然四十五十才看明白,可见他和我们一样,都是这么一路摸索过来的。年轻时候有过疑惑,有过不确定,即使三十而立了,在世上做人行事有原则,知道大方向,不会犯根本性的错误,然而对于生命的意义、人的责任、努力与成败的关系,还是不能把握。易经教会了他变通的智慧,一方面,他坚持理想,承担责任,另一方面,有些事情,甚至是大部分事情,只能尽心焉而已矣。为什么?因为时势,因为客观条件,因为机遇,这些,都不是个人能够掌控的。

  很小的事都能毁掉一个人的远大规划,更何况大事。比如早逝,再比如身体多病。在乱世,在战争年代,人命不值钱,一些本来可以有更大建树的人,没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天才哲学家王弼只活了二十四岁,诗人李贺只活了二十七岁,夏完淳抗清被杀时才十七岁。魏晋易代之际,嵇康、何晏,都不幸横死。不友善的环境影响人的情绪,有的人软弱,因此就被那些琐细的种种误解、漠视、嘲讽、压制、无理的索求等等毁掉了。毁灭并不都是惊心动魄的,历史上无数人的被毁灭,是天长日久的浸润造成的,这其中的一部分,被后人一厢情愿地理解成了“江郎才尽”。其实不是才尽,是软刀子下的无可奈何,是陷入了鲁迅先生所说的“无物之阵”。但也有美好的例子:弥尔顿双目失明,他的杰作《失乐园》靠口述而由他人记录,得以完成,这样的不幸中之大幸,千万人中不可得一。陈寅恪在此一方面,也是幸运的。他也是在失明后还能继续写作的。

  文化的传承就像生命的延续,是一个崇高的责任,如若希望有所作为,就得用上古人的格言:庄敬自强。自己认为应当做的事,坚定地做下去。

  人对自己看明白,有信心,是很不容易的事。做任何事,必得有忍耐和坚持的准备。播下种子的人,未必可以看到种子长成树、开花、结果,但你知道这事是好的,那就去做。有些事是立竿见影的,有些不是。但做了,你心安。人的一生,不过百年,回首去看,倏如驰马,尽到了责任的心安,算是最好的回报。

  大概是六七十年代吧,穆旦(查良铮)先生偷偷在纸片上写诗,家人担心,劝他不要再惹麻烦,他说,“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总要留下足迹”。他夫人周与良回忆说:他最后留下的二十多首遗作,都是背着家人写下的,“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孩子们找到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一些是已发表的诗的题目,另一些可能也是诗的题目,没有找到诗,也许没有写,也许写了又撕了,永远也找不到了。后来我家老保姆告诉我,在良铮去医院动手术前些天,字篓里常有撕碎的纸屑,孩子们也见到爸爸撕了好多稿纸”。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穆旦诗文集》里,收了一页《穆旦晚期诗作遗目》,注释说其中很多已经“佚失”。遗目,是佚失的足迹。

  多年前看歌德自传,不怎么看得下去。现在想来,是专注于前瞻的缘故。现在学会了向后看,学会了倒退,这是最值得庆幸的进步。五十岁对我是一个大转变,好多事情终于看明白了。其实以前也不是看不明白,只是不肯承认,还抱着侥幸心理,还胡乱怀着希望。希望当然是个好东西,人也不能丧失希望。但关键是,不要期待和相信奇迹,一切希望必须建立在现实之上。

       有时候,人勉力向前,不免带有媚世或求实际利益的成分。认清了这一点,人要自由很多。时间之河向前,那么有时候,人的向前不过是顺流而下罢了。相反,人要向后看,向后退,不盲目跟随时代前进,便如逆水行舟,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原载《长江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