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身上的一丝吹拂。一阵风。

(2010-08-05 21:34:53)
标签:

诗歌翻译

里尔克

分类: 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

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I-3I-4

 

    I-3

 

    神能够做到。但请告诉我,

    人怎能跟随他,穿越狭窄的琴弦?

    他的心一分为二。在两条心路的

    交汇处,没有阿波罗的神殿。

 

    歌唱,如你所教诲的,不是欲望,

    不是为寻求最终必获的酬赏;

    歌唱是存在。在神,易如反掌。

    但我们何时才如是?他何时才会将

 

    大地和星辰注入我们的生命?

    年轻人,这不是你的爱,即使

    你的喉咙已掩抑不住飞扬的歌声

 

    学会忘记昔日的歌唱吧,它终将停息。

    真正的歌唱是另一种呼吸。

    没有目的。那是神身上的一丝吹拂。一阵风。

 

    I-4

 

    哦,你们温柔的人,请起身 

    踏入那并非为你而倾吐的呼吸,

    它拂过你的面颊,分离,

    在你身后又颤抖着重新凝聚

 

    哦,你们被祝福的,哦,你们完整的人,

    你们那里宛若心的开端。

    你们是引满的弓,是受箭的靶,

    你们泪染的笑容将更永久而灿烂。

 

    不要畏惧苦难,且把沉重

    归还给大地的重力。

    沉重的是海,还有群峰。

 

    甚至你童年种下的苗木 

    也一年年成长,你再难承担。

    可是那微风……可是那空间……

 

    第三和第四首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就像贝多芬那些同一作品编号的成组的钢琴奏鸣曲。

这里的核心词是呼吸,吹息,或曰风。歌声是一股气息,生命也是。神把生命灌输给人,

就是把一股气息吹入人的肉体。那些微妙的事物,我们感受到它们,就像感受夏夜的微风

。它捉摸不定,却是不容置疑的明确的存在。所以真正的歌唱不是出于激情,出于欲望或

意志,不是任何强力所能至。歌唱就是存在本身。存在像风,轻盈,纯净,自由。在第四

首,里尔克引入一个相反的概念:苦难。相对于轻盈的生命存在,苦难是沉重的。但里尔

克说,是苦难使我们的存在更完善,苦难使我们得到祝福,泪水染过的笑容才会更灿烂,

更永久。经历过苦难的人才是一个“完整的人”(ihr Heilen)。

    这里有一个典故需要指出,就是阿波罗神殿。首先要说的是,阿波罗是光明和艺术之

神,奥尔弗斯正是阿波罗的敬奉者,他的琴就是阿波罗授予的。其次,第三首第一节结尾

的两句,“在两条心路的交汇处,没有阿波罗的神殿。”据 Hermann Mörchen在《里尔克

的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一书中的解释,在古代希腊,建于十字路口的那些神庙,都是

供奉不祥的凶神,如司月和地及冥界的女神赫卡忒(Hecate)的。绿原先生引用过另一种说

法,古希腊人在十字路口,多建有小的阿波罗神庙,供那些迷路的人求签。无论哪一种解

释,诗里的意思是明白的:人要自己选择。

    两条路之交汇处,即十字路口的主题,在第二部第29首,亦即全部十四行诗的最后一

首,也出现了:

 

    在渊深幽微的暗夜,你就是

    守望于感官的十字路口的妙力,

    你是它一切奇遇的意义。

 

    麦克因泰尔(C.F.MacIntyre)认为,十字路口象征个体和全体的统一,象征着凡俗

的人向超凡入圣的境界演进,正像在歌德的诗剧中,浮士德所说的那样:我的体内有两个灵

魂,它们渴望互相分离,一个是欲望,紧紧抓住凡世的一切享乐,另一个,义无反顾地向着

神的世界飘升。

 

    真正的歌唱:里尔克在《马尔特?布里格随笔》中曾反复表达过他对诗歌的看法。他

指出,“诗不是人们所想象的,只是感觉(它们得来太容易了)。诗是经验。”麦克因泰

尔说,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的二流诗人在中年之前,只知道自我歌唱。他们感觉,

却不会思想。里尔克在《马尔特?布里格随笔》中还指出:“仅有记忆是不够的。你必须

把它们彻底忘掉,然后极其耐心地,等待它们再度归来”。

    其次,诗必须摆脱功利。这不是说,你要借诗获取什么。不仅如此。诗如果只是诉说

个人的苦难,个人的欲望,也还不够。诗不能仅仅为了个人的表达,诗必须超越个人。

 

    弓箭的比喻,可以参照《杜伊诺哀歌》第一歌中的诗句:

 

    就像箭忍受着弓的紧张,以便 
    在射出的刹那超越自己。(黄灿然译)

 

    在此处,弓是箭的出发点,靶是箭之所归。既是弓,又是靶,既是开端,又是结束,

是一切,圆满自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