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房涛
房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829
  • 关注人气:1,1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进行说课标、说教材

(2014-03-19 19:30:30)
标签:

教育

                    如何进行说课标、说教材
      “说教材”要求教师要整合教材,不管教哪个年级的,都要了解整个学段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要从教材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三个层面来把握教材。
   通过开展此项活动,提高全体任课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理解,对学段教材的整体把握,对所教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灵活运用,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建构“平实”、“真实”、“丰实”、“扎实”的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要把握整个学段的教材
    每个学段的教师,不管是教哪个年级的,都要把本学科的整个学段的教材拿到手,对照新课标认真的研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画出知识树,并写出教材分析。
    写“教材分析”和“说教材”包括哪些内容
    1.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质的要求和量的要求),应如何落实这些要求;
    2.本套教材的编写意图(如何体现课程标准)和体例是什么;
    3.本套教材包括了哪些知识,是以什么样的逻辑线索把这些知识结构起来的(要画出知识树或知识结构图并加以介绍);
    4.本套教材哪些知识可以前后整合起来;
    5.本套教材所蕴含的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是什么(三个体系可用一棵知识树表示,也可画三棵树:知识树、能力树、价值树,提倡老师们创新);
6.要说明考试大纲的要求;
7.如果让我从初始年级教到毕业班,我打算如何处理这套教材。
   要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煮教材”,要与评价考核结合起来。写完教材分析后,以教研组为单位人人登台演讲,把自己画的知识树(或知识结构图)投到银幕上(或画到黑板上),讲解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设想。
   这项工作可能不是一遍就能完全把握的,要反复讨论,“煮”教材,煮熟煮透,真正理清教材的三大体系并熟能成诵。                       
 (二)要把握一册教材
一个真正有经验的教师首先要通读整册课本,对照新课标,了解编者的意图和知识的前后联系,画出整册书的知识结构图,写出教材分析。按照前边的路子仍然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共同设计出本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图张贴于教室墙壁。在新学期的开始不要急于讲第一课,而是给学生讲整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计划。
(三)要把握一个单元的教材
教师在备课时不要只备一节教材或一篇课文,而要备一个单元。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各科教材基本都是按照主题的形式来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一个单元的主题,清楚编者围绕这一主题是如何选材和编排的。要提倡教师单元备课,集体备课,把一个单元的课时和活动整体安排。
(四)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纲要
    何为纲要?是一个学段知识的汇总,是学生必须掌握、理解、能运用的主要知识。由每册书的各个章节或者单元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组成,将这些知识提炼成明确的知识要点,分配到每一节课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多元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直接接触每一个知识要点,面对面地去突破,形成学生学习的知识行为链条。
  平时学生主要学习活动区在课堂,在短短的几十分钟里,必须突破学习要点,“抓其一点,兼及其余”,也就是“选点、学点、用点”的过程,学生通过透视和理解那些原生态的知识,实现“悟透其一,识其本质,掌握一类”的目的。突破了知识要点,完成了单元教学的目标,掌握了每个学段的知识纲要。
此时教师要做的是对每一节课的知识要点、某一单元的目标、乃至某一学段的知识纲要做到心中有数,建立“点”和“类”的联系,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聚焦点。抓住了知识的关键点,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脉络、主调,将原生态的知识推到学生面前,调动学生的思维碰撞,产生感悟。下一步教师要做的就是强化教学策略的多元化和切入点,目的是引领学生“学”,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多元的教学策略是为学生寻找学习的切入点服务的,将学生学习的那个“点”呈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直接面对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开发,形成思维的碰撞,提高综合能力。
教师把握知识纲要必须注意学生的思维习惯,也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另一个支点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现在学生应付学习的多、主动学的少。当然出现这种状况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两个因素与说教材有关,值得我们注意。第一,往往有些学生觉得教材比较难,一拿到手,学生就被所有学科的教材包围在其中,就觉得纷繁复杂,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干扰学生的学习;再有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过于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我们以为这样强调会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我们恰恰忽视了学生本身以及学生如何吸收自己想要的信息和知识的方法。所以我们把握教材的同时要格外关注学生,用建构主义的理论,以知识树和思维导图为工具,将教材梳理,明了有序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易于掌握,使学生能够自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主动学习,更有效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
(五)从另外一些角度说教材,灵活掌握
要按学科的知识体系或编排体系来细分,形成一条条的知识横线和纵线。
   每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体系和逻辑体系,如果把这些体系逐一的理清了,教材怎么教都不怕。
  1、如语文可按照知识体系说教材
 (1)按文体说教材:首先要搞清楚整个学段有多少种文体,可以画一棵大的文体知识树,然后分文体来说。
   如:说记叙文。在本学段课程标准对记叙文是怎么要求的。在整个学段中记叙文有多少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侧重点是什么?对记叙文的知识是螺旋式排列还是直线式排列?
   再如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古文等。
  (2)按照单元的主题说教材
   新课标下各科的教学都是主题式、模块式,可以画一棵主体树,看整个学段的语文教材到底有多少主题,如“爱祖国、爱家乡”有多少个单元,“人间真情”有多少个单元,这些单元是否各有侧重,是一种什么的逻辑关系。
(3)按照写作的要求说教材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单独说,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是怎么要求的整个学段教材中写作是如何编排的。
  (4)按照语文实践活动的主题说
中小学语文中都有“语文园地”或“口语训练与交际”,或语文实践活动,课程标准对这些训练活动都有具体的要求,可以画一棵语文实践活动知识树,专门说这一系列。在整个学段有多少个主题,这些主题是多次出现还是一次出现,与教材的阅读和写作是什么关系,要搞清楚。
2、如数学,可按照数学的四大领域来分别说
   数学的四大领域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运用。
   每个领域都单独说,如“数与代数”这个领域,在整个学段有多少个单元,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要搞清楚。
3. 如英语,可分别按主题和语法来说。
  如说英语主题。在整个学段中有多少主题,每个主题有多少单元?分布在哪几册?
  英语还可以按照语法来说,在整个学段中涉及到哪些语法知识,如时态、语态等,分布在哪几册哪几个单元,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关系?要搞清楚。
4. 还可以按照知识的模块来细分
  如数学中的“几何”,可以单独说几何。如物理可按照力学、光学、声学、电学等模块说。
八、说教材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把握课标,煮熟教材(只看目录不行);
2、前后联系,整体把握(知识归类);
3、牵线搭桥,立体梳理(知识之间的整合);
4、把握重点,目标明确(重点知识地位作用);
5、感悟提升,独特见解(不是人云亦云);
6、内化于心,脱稿叙说(烂记于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