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说课标、说教材
(2014-03-19 19:30:30)
标签:
教育 |
(一)教师要把握整个学段的教材
6.要说明考试大纲的要求;
7.如果让我从初始年级教到毕业班,我打算如何处理这套教材。
一个真正有经验的教师首先要通读整册课本,对照新课标,了解编者的意图和知识的前后联系,画出整册书的知识结构图,写出教材分析。按照前边的路子仍然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共同设计出本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图张贴于教室墙壁。在新学期的开始不要急于讲第一课,而是给学生讲整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计划。
(三)要把握一个单元的教材
教师在备课时不要只备一节教材或一篇课文,而要备一个单元。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各科教材基本都是按照主题的形式来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一个单元的主题,清楚编者围绕这一主题是如何选材和编排的。要提倡教师单元备课,集体备课,把一个单元的课时和活动整体安排。
(四)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纲要
此时教师要做的是对每一节课的知识要点、某一单元的目标、乃至某一学段的知识纲要做到心中有数,建立“点”和“类”的联系,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聚焦点。抓住了知识的关键点,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脉络、主调,将原生态的知识推到学生面前,调动学生的思维碰撞,产生感悟。下一步教师要做的就是强化教学策略的多元化和切入点,目的是引领学生“学”,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多元的教学策略是为学生寻找学习的切入点服务的,将学生学习的那个“点”呈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直接面对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开发,形成思维的碰撞,提高综合能力。
教师把握知识纲要必须注意学生的思维习惯,也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另一个支点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现在学生应付学习的多、主动学的少。当然出现这种状况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两个因素与说教材有关,值得我们注意。第一,往往有些学生觉得教材比较难,一拿到手,学生就被所有学科的教材包围在其中,就觉得纷繁复杂,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干扰学生的学习;再有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过于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我们以为这样强调会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我们恰恰忽视了学生本身以及学生如何吸收自己想要的信息和知识的方法。所以我们把握教材的同时要格外关注学生,用建构主义的理论,以知识树和思维导图为工具,将教材梳理,明了有序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易于掌握,使学生能够自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主动学习,更有效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
(五)从另外一些角度说教材,灵活掌握
要按学科的知识体系或编排体系来细分,形成一条条的知识横线和纵线。
(3)按照写作的要求说教材
中小学语文中都有“语文园地”或“口语训练与交际”,或语文实践活动,课程标准对这些训练活动都有具体的要求,可以画一棵语文实践活动知识树,专门说这一系列。在整个学段有多少个主题,这些主题是多次出现还是一次出现,与教材的阅读和写作是什么关系,要搞清楚。
2、如数学,可按照数学的四大领域来分别说
3. 如英语,可分别按主题和语法来说。
4. 还可以按照知识的模块来细分
八、说教材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把握课标,煮熟教材(只看目录不行);
2、前后联系,整体把握(知识归类);
3、牵线搭桥,立体梳理(知识之间的整合);
4、把握重点,目标明确(重点知识地位作用);
5、感悟提升,独特见解(不是人云亦云);
6、内化于心,脱稿叙说(烂记于心)。
前一篇:什么是说课标、说教材
后一篇:说教材的基本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