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师访谈之七--记北京四中语文高级教师刘葵

(2009-10-15 20:18:46)
标签:

文章

教育

        葵心一点做教育,乐此不疲摆渡人

       ——记北京四中语文高级教师刘葵

           来源:中国教师报 首席记者:房 涛

“老师就像渡口的船夫,每年从此岸接上一拨学生,然后摇呀摇呀,送他们到对岸,看着学生们各奔远大前程去了,老船夫再回来接上下一拨学生,继续摇呀摇呀,送他们到对岸去,如此,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知疲倦、忠于职守……”
    北京四中高级教师、语文教研组组长刘葵,如此形容这份工作的不易与责任,18年来,她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尝试——以虚拟教室整合现实课堂
    初入校门时,刘葵的指导教师——语文特级教师顾德希老师就曾经对她说过,“自己做了三十多年的教师,每天做的其实只有三件事:备课、讲课、判作业。”顾老师的话带给人最强烈的感受是:一位德高望重、为人和学养都达到一定境界的人,看待事情是那样的平实。教师的工作很平凡,教师不需要故作高深。看似单调、重复的事情中其实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可能。顾老师的话深深地影响着刘葵,一晃18年过去了,刘葵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在这些平平常常的工作中她品味到了用心思考后的困惑与快乐,体会到了踏踏实实做事后的辛苦与充实。
    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刘葵在不断地探索与尝试。三年前,她参与了顾德希老师主持的课题,在顾老师的引领下她开始了对以虚拟教室整合现实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探究。在实践中,她发现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网络操作,而在于对教学的不断反思,甚至是对以往教学的否定。这种否定——肯定——再否定的过程是极其痛苦的。但是也只有经过这种历练,“整合教学”才会逐渐走向成熟。
    有一次,在讲完《鸿门宴》后,刘葵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作业——选择《鸿门宴》中的一个人物(如项羽、刘邦),从他的角度,用第一人称,重新讲述“鸿门宴”的故事。这个作业一出,立刻引起了学生们在网络上的强烈反响,几个平时在课堂上不太爱说话的学生,在论坛上都留下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让刘葵既惊讶又欣喜。刘葵感到,教师永远不要低估了自己的学生,要相信学生们具有无穷的创造力,教师要做的就是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认识到学生资源也是极重要的教学资源。

守望——留下一份空间让心灵醒着
    刘葵认为,敬业是教师的本分,学习是教师的工作与功课,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年轻的一代也许会缺失上一代人的某些优点,但也一定拥有上一代人所不具备的素质。老师应尊重他们此时的想法,并给他们留下成长的空间。
    1994年,刘葵第一次做班主任,高一寒假过后,为了纪念她和孩子们将要一起度过的第一个春天,他们决定在校园里种一棵属于他们班自己的树。学生家长热心的提供了两棵苹果树苗,学校总务处也给批了一小块儿地,她和全体同学一起举行了隆重的种树仪式。在以后的日子里,学生们总是精心地照顾着小树,给它浇水、除虫、授粉,孩子们快乐地分享着小树成长的喜悦。毕业以后,学生们打电话问候刘葵的时候都会问一句:“苹果树怎么样了?”刘葵总是笑着说:“我给大家守着呢!”这两棵树在学校整整长了十年,后来由于学校规划,被移走了。可是在这十年中,老师、学生和小树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苹果树也成了刘葵与学生们一份快乐的记忆。
    从苹果树的成长中,刘葵感到,就像小树一样,人的成长阶段是不可跨越的,需要时间的累积,需要耐心地等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像是一个“守望者”,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而不是用自己的经验去替代一个孩子的思考。教师应该让自己的心灵时刻醒着,也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的心灵醒着,这样才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也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够自然而然地进行,才能够与我们的生命同步。
    时光荏苒,当初的学生如今都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当初的很多船夫也争先恐后地“跳槽了”,可是刘葵依然痴守在渡口等待着需要摆渡的人,辛苦的劳作使她积累了更加丰富的经验,“摇橹”的技术也日益精进,回首岁月的长河,渡客匆匆的身影、快乐的笑容,成了她职业幸福感的源泉。这就是刘葵,一个乐此不疲的摆渡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