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面人生  ——记北京丰台八中校长张梅英

(2009-05-28 08:36:42)
标签:

文章

                多面人生

           ——记北京丰台八中校长张梅英

                                        文/沈玉文

她是一个具有英雄本色的“女强人”,临危受命,将丰台八中挽狂澜于既倒;她是一个具有严格规则的人,号称实施“无情的制度”;她是一个温婉的人,“制度无情人有情”,感染了全校教师跟她一起闯未来;她是一个浪漫而有情调的小资女人,时尚而有品位,优游山水,娓娓道来,闻者如在画中游……

她就是丰台八中的校长张梅英,一个销尽铅华、尽显真性情的女人。八年来,她凭着自己丰富地人生感悟,追求真、善、美的理想,经历了酸、甜、苦、辣的况味,让八中如同破茧而出的蝶,蜕变成了“一个温馨的家,一座美丽的花园,一所精品的学校”,而她自己也实现了“做人要有情有义,工作要有声有色,生活要有滋有味”的理想。

做人有情有义

“做人难,难做人”,对于一校之长而言更是如此,但是,对于张梅英而言并不存在这样的困惑,她的原则只有一条:做人有情有义,做事合情合理。

每年小学升初中的报考时期,丰台八中门口都会排起长长的“巨龙”,那就是慕张梅英之名而来的学生家长。不管什么事,到校长室说,三分钟,三十分钟,甚至三个小时,张梅英都会让你满脸愁云来,喜笑颜开去,日后你还愿意两肋插刀地跟她做朋友。这是在学生家长之间广为流传的声音。

问张梅英,她会告诉你,每个人都曾为人子女,每个人也都会为人父母,将心比心,家长权衡再三,把孩子的未来托付给我们,就是对我们极大的信任,投桃报李,我们就应该相互沟通、理解、合作。

张梅英常常对教师们讲:“你望子成龙的心情就是学生家长的心情,你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也是学生家长的心情,孩子是家长的,也是国家的、社会的,我们担着这份责任,就要有这种胸怀。”

对待学生,张梅英既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更有关照细微的耐心:学生值日忘记关灯,她不是厉声地呵斥,而是亲力亲为,亲切地关照;学生成绩不如意,不是简单地放弃,而是真诚地鼓励……和风细雨暖人心,于细微处见真情,“平民校长”、“微笑天使”成了张梅英的代名词。

超越血缘的亲情,更具有凝聚人心的力量,就是这份力量,推动着大家心甘情愿地与张梅英同舟共济,这一切都源于张梅英的真情。

张梅英坦言,当年“家”里很穷,自己什么也给不了大家,唯一能给的就是真情。“我不会要求大家怎么做,只是激发他们自己想要怎么做的干劲儿。”

“她从来不命令你做什么事,只是在商量中引导”,来自张梅英的信任,让很多教师能够说出自己真实的心声,每周五的例会,没有繁琐、冗长的发言和报告,只有放松的聊天,每个人都铆足了劲儿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时光就在愉快的等待中滑过,成绩则沿着台阶扶摇直上。

手心手背都是肉,张梅英凡事认一个“理”字,她心里装着每一位教师,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实行聘任制以后,面对激烈的竞争,教师们心里开始犯嘀咕了。张梅英则心里明白着,谁都愿意把工作做好,可是每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兴趣、爱好、社会知觉、及价值观等心理态度和行为方式则各个不同,这如同博弈,调兵遣将,关键在放位置,人尽其用,是张梅英用心思的地方。

24岁的物理教师,性格内向、善于学习和钻研,但是不擅长讲课,业绩每每不如意,张梅英了解到他喜欢计算机,就安排他去负责机房,结果业绩出人意外地好。

一些实在不适合在学校发展的教师,张梅英不是推出门外,眼不见为净,而是为他们找好新岗位。学校有一位天津商学院商业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的教师,不管是教语文还是教数学,都不适应,所学非所用的困扰让她力不从心。一次,在与电视中专的校长聊天的过程中,张梅英了解到他们正缺一名企业管理的教师,她立即推荐了这个女孩。 “留人留心,人走情在”,“校长会为每个认负责”,这让教师们感到无比地踏实和安全。

张梅英也有“发威”的时候,有些教师工作中出现了失误,张梅英也会严格地依照“家法”予以惩罚。一位教师由于某些原因工作中出现一些失误,张梅英思量了一宿,自己的孩子不能袒护,第二天清早,她果断地给予这位教师应有的处分。但是,许多年过去了,她一直耿耿于怀,“我给那个孩子留下了永远的伤疤。我难过了这么多年,但是我必须这么做。”

说起张梅英的理想,朴实而又简单:让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舒适、开心。所以,她心里总搁着一本帐,牵挂她的学生和教师。

工作有声有色

那年冬天,在海边。

积劳成疾的张梅英患了腰间盘突出症,站立不得,面对辽阔的大海,她思绪万千,过往如同电影胶片,在脑海里闪回:

1998年5月12日,临危受命,调入建校不满四年的丰台八中任校长:一座破旧的教学楼,一个1000多平方米高低不平的水泥操场。十多个下水道井座突起于地面,各种树木杂乱无章。两扇锈迹斑斑的铁皮门悬挂在欲倒的门柱上。它有一个形象的名字——“丰台联合国大院”。

当时,丰台八中如同风雨中的一叶小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同时还被十二中、丰台二中、丽泽中学、丰台实验中学包围着,八中将何去何从,被老百姓注视着。

1998年夏天,没有人愿意将孩子送进丰台八中,她骑着自行车带上学校的书记,两人穿行于丰台远郊的小学,请求那些校长推荐一些孩子来丰台八中,不知走了多少路,不知流了多少汗,太阳炙烤着她的皮肤,一个月下来她瘦了、黑了。“衣带渐宽终不悔,只为把生源寻”,很多人被感动了,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选择了丰台八中。

1998年9月1日,新生开学,家长和孩子们没有跨进新校门欢心鼓舞的愉悦,而是面面相觑地抱怨:“看你不好好学习只能来八中吧!”还有一些孩子号啕大哭,家长也忍不住泪流满面。

从那时起,她发誓要办一所“人民满意的学校”。可是从何做起?那是段艰难的岁月。

1000多平方米的面积,涣散的队伍,薄弱的生源,这是致命的问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张梅英的镇定和达观,让她具有“更上一层楼”高瞻远瞩的能力和勇气,这帮助她拨开重重迷雾看清了更远的风景:独生子女时代的来临,亟需提供优质的教育,社会的发展,呼唤着高素质的人才,这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她似乎别无选择,要杀出一条血路,大、小不是问题,关键是质量。她决心背水一战——以薄弱之基打造出“小、精、尖”的精品校。

决心足够的大,困难也足够的顽固。直达本源的洞察力,让张梅英意识到,教学质量牵系两端:教师和学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让学生乐学、善学是问题的关键之一。

善于把握人性的张梅英对问题进行剥茧抽丝:人是一种喜欢合群儿的生命体,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集体的认同,谁都会下意识地按照集体的意愿和集体的行为方式去调整自己,去努力争取与集体同步共鸣。于是,张梅英利用孩子的“从众”心理,采取了抓“优秀率”和“平均分”的措施。既制造出一个人人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教育场,又不让成绩困难的同学遭受心理伤害,而是在氛围的熏染之下让他们主动地“我要学”。

张梅英心里还有一本账,“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的素质不过关,自己的理想就如同空中楼阁。梦在远方,路在脚下。为了集中精力培养这支精锐之师,她一边苦口婆心地跟上级争取名额让学校的教师出去学习、长见识,一边研究教师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做量才用人的工作,“能职匹配,人尽其才”、“用人短长,短长尽用”,采用聘任制,整合资源,做到人力的最优配置。

力排众议地启用年轻人,让自己听取年轻的声音,是张梅英的大胆作风,几年来她培养了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不到36岁,副校长刘老师上任时只有31岁。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天道自酬之,“小、精、尖”的构想也奏出了黄钟大吕之音:1999年中考,丰台八中就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全校师生欢欣鼓舞。随着张梅英“人性化”的管理根基日坚,八中在和悦的气氛中顺水顺风,拾级而上。八年的汗水浇铸了“初中教学突出贡献校”、“初中教学显著进步校”等数枚奖牌,它们是沉甸甸的。多数学生考上了自己理想的高中,甚至有很多学生迈进了北京四中、北京八中、清华附中、北大附中、人大附中等知名高中的校门,这在九年前是想都不想的梦。

“总结过去,是直行而前;反思过去,才是拾级而上”,张梅英不愿躺在“功成名就 ”上沾沾自喜、呼呼大睡,而是在反思中,抽身而出,独上高楼,望国家发展之大势,果敢地提出了“向双语教学进军”的响亮誓言,这对教师们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但是想起以前背水作战的峥嵘岁月,这点挑战又算什么呢?

 生活有滋有味

如果哪天你看见张梅英穿着一条前裤脚开衩的裤子,你千万不要诧异地以为她裤子开线了,那是她特意而为之,用她的话说:“这是人性化的理念,这样舒服。”这一如她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让大家舒服。

人生都是单行线,张梅英不能给大家的生命加长,只能加宽、加高,她认为只有这样才值得,为了这个“值得”,她可下足了功夫:

如今,你再走进丰台八中,你会发现,她与九年前相比有着截然不同的风貌:

铁艺的校门,欧陆风格的传达室,淡粉色的教学楼,画框式的院墙。铁艺花篮中鲜花灿烂;体育健儿矫健的运动浮雕栩栩如生。红色龟背形地砖围绕着绿色塑胶操场,郁郁葱葱的藤萝架如欲飞的苍龙。整个校园袖珍、别致,尽显着优美与典雅。

这全都是张梅英的杰作。

当初,张梅英第一眼见着她接管的“家”时简直傻眼了,无限悲凉上心头,教师们已经够辛苦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能安心工作?孩子们那么小,在这里何如放飞他们的梦想的翅膀?

于是,她亲自上阵,操刀装修。设计草图,跟装修人员一起裁减比划,砖面的形状、颜色搭配她都要亲自精挑细选。

时光如水,冲刷掉原有的陈迹,旧貌换新颜,花园式的八中“揭开了她的盖头”,如同一个小家碧玉,灵动而又充满生机。张梅英热爱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更加由衷地喜爱这个小“花园”。

阳春三月,满架的紫藤萝迎风怒放,校园里一派盎然生机,孩子们就在这美丽的藤萝架下做着年少的梦。金色的秋天,成群结队的喜鹊来藤萝架嬉戏歌唱,孩子们愉快地听它们低语、呢喃,如同生活在童话故事里。张梅英则远远地看着这群做梦的精灵,心里充满了快慰。

所谓耳濡目染,环境就是一种品味,“宁可喝玉米粥,也要看着鲜花”,这就是张梅英追求的品味。在张梅英看来物质的贫乏算不了什么,怕就怕精神之花的凋谢和枯萎,那将是一潭绝望的死水,没有追求,没有动力,没有激情,没有想象力,作为教师这个职业来说,这太可怕了,无疑是给自己的前程判了死刑。张梅英为了让自己的教师们远离此途,她常常给他们注入新鲜的活水,引领时尚之先驱。

一年一度的旅行是张梅英为教师们精心策划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悠游山水,心旷神怡,睹河山之壮丽,思生命之意义,激思维之纷飞,是张梅英的出发点。为此,江浙同里有教师们的足迹,青岛海滩有他们的笑语,内蒙古草原有他们的身影……且行且思,且思且行,在行走中看风景,在风景中看人生,在领悟中启发学生,师生共同描绘人生的图景。

“做人”是生命的底色,工作是生命的意义,生活是生命的形式。行动缘于认知,张梅英以自己独特的感悟,以心为笔,挥毫泼墨,在生命的图纸上,泼洒巨幅画卷——“扬起人性的风帆”,遥遥望去,鲜艳而浓烈,熠熠而生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