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谓"保健新概念"?

(2009-05-05 10:48:22)
标签:

新概念

戴光强

保健

生活化

作者

杂谈

分类: 戴光强的保健大使之路

 

       何谓"保健新概念"?

 

生活保健化   保健生活化

作者:    戴光强

 

慢病已成为“主要杀手

如今,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据今年5月国家卫生部公布的我国城乡居民2006年死因分析中,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等慢病分别占我国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前第一、第二、第三位,分别占我国农村居民死因的前第一、第二、第四位。慢病大家庭中还有一名重要成员糖尿病,已紧随其后咄咄逼人,对我们的生命健康构成很大威胁。

不仅如此,这些“主要杀手”对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威胁还将进一步“升级”。如恶性肿瘤,2006年与2005年相比,城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上升了18.6%,农村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上升了23.1%,这种上升速度之快、幅度之大是惊人的,甚至可以说是“可怕”的。肺癌在恶性肿瘤中名列第一,现在我国每年新发肺癌病人50—60万,预测到2025年,每年新发肺癌病人可达100万。心脑血管疾病也是如此,在我国居民脑卒中死亡率名列世界第二居高不下时,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死亡率“与年俱增”。面糖尿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于2007年3月公布,目前糖尿病发病率已高达5%,按此速度发展,到2025年,我国糖尿病病人可达1亿。

是的,以恶性肿瘤、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而这些慢病无论是发病或死亡情况,不仅没有得到有效遏止,而且都呈明显上扬态势,怎么办呢?!

慢病的特点

人类的疾病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并且是朝着一定的方向发展变化着:从以传染性疾病为主的疾病模式发展变化为以慢病为主的疾病模式。那么,慢病与传染性疾病有什么不同?它自身又有什么特点?

一是在病因上,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有明确的细菌、病毒、病原体的致病原因。如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等等。而慢病往往不是细菌、病毒、病原体造成,而是多与我们自身的不良的生活方式、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良的行为、不良的精神心理状态、不良的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并且常常不是单因素而是多因素引起。如与吸烟、酗酒、饮食不合理、运动少、久坐、紧张、压力大、接触有害有毒物质等密切相关,与自身存在的“四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高体重密切相关,由此引发或造成慢病。

二是,慢病的形成往往是“潜移默化”的较长或很长的过程,不容易被发现、被重视。如吸烟引发的肺癌,往往是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

三是,一旦慢病发病,往往是短期内不能治愈或将终身治疗。

四是,几十年来,对这些慢病治疗上有很大的发展,但可以讲,并没有突破性进展。

五是,这些慢病一旦缠身,则往往痛苦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如脑卒中死亡率高,就是幸存者,其中75%不同程度更新丧失劳动力,重度致残者40%以上。

六是,慢病治疗费用昂贵。有资料说,每年仅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直接医疗费用就高达1300亿元。

人类在与传染性疾病的长期斗争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控制传染病的预防手段,如疫苗(即“打防疫针”)的接种,传染病人的隔离治疗、消毒措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饮水卫生和食品卫生,粪便的处理,中间宿主的处置和虫媒的杀灭等等。可以这么说,正因为这些针对传染病而形成的有效手段的实际应用,人类从总体上控制着已经发生的传染性疾病,并努力控制着新发生的传染性疾病。

但是慢病呢?显然针对传染病的预防手段并不适用于慢病。

人类如何应对慢病的肆症?!不仅仅要取得慢病治疗的突破性的新进展,更要重视并遏止住慢病“与年俱增”的发病态势!

遏止慢病的健康保健理念

生活保健化,保健生活化

有一点越来越让人明确和深思:99%的人出生时都是健康的,慢病和早衰几乎都是由于以后的不良的生活环境和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曾说过:“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死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是的,以恶性肿瘤、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等为主要代表的慢病无不与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行为有关,与我们生活中过大的压力、过多的紧张或处置不当有关。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就呼吁,如果我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则可能使脑卒中发病率下降75%,冠心病发病率下降50%,恶性肿瘤下降33%。实际上,如果我们真正做到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可以取得比这样的数字更好的效果。20世纪60年代,芬兰是全球心血管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使芬兰北卡地区35岁~64岁中年人群冠心病的发生率在25年下降了大约70%,多么了不起的成效啊!

那么,如何才能去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而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呢?关键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认识和选择科学的保健理念和方法,关键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采取和实践科学的保健方法和措施,即控制慢病的健康保健的新理念和新方法:生活保健化,保健生活化。生活保健化就是在生活中采取科学的保健方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保健生活化就是科学的保健措施在生活中体现、在生活中实施。我们在“生活保健化,保健生活化”中去获取健康,远离疾病,更在“生活保健化,保健生活化”中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要做到、做好“生活保健化,保健生活化”,必要的是去总结、研究、探索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的理论与方法,应该去探索和逐步形成,以控制慢病为主要目标,以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为主要内容,以“生活保健化,保健生活化”为主要形成的“现代健康保健学”。

当前,要做到、做好“生活保健化,保健生活化”,要紧的是①改变吸烟、酗酒、熬夜、运动少、久坐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②争取做到喝好(如科学喝水和喝健康水,如何选择喝牛奶和豆浆,喝茶和如何喝茶,正确认识酒、咖啡等),吃好(怎样吃,怎样才能吃好,内容太丰富了,其中的学问大着呢),运动锻炼好(选择科学运动),睡眠休息好、补好(要不要补,补什么,怎么补)和心态好。③远离不良的生活环境、有毒有害食品及用品。

要人们做到、做好“生活保健化、保健生活化”,就必须让大家知道什么是“生活保健化,保健生活化”,什么是科学的保健理念和方法。那么,首要的就是要做到、做好“生活保健化、保健生活化”科学保健理念和方法的宣传和普及。而这种宣传和普及不要医疗化和专业化,而是要大众化和通俗化,让这种科学保健的理念和方法,通俗易懂,简便易行,贴近生活,贴近百姓。使保健的理论和方法生活化和具体化,并且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当然,还需要的是有效性。

健康是一种理念、一种选择

健康是一种理念。您认识到它了,您就会去重视它、去关心它、去选择它。

健康是一种选择。是选择会影响和损害自己健康的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呢,还是选择有益于自己健康的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呢?是选择防病于未然、保持健康的路子呢,还是选择等得了病以后再治疗的路子呢?身体是您自己的,我深信,我们都不愿意稀里糊涂地在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中,与各种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伴;我们都不愿意等疾病缠身后再去求救自己的“名医良药”;我们也不愿意在疾病的煎熬中去苦度一生。而“生活保健化,保健生活化”是最新的健康保健理念,是最丰富、最简便、最实用、最可行、最廉价,也是最有效、最能持之以恒的保健方法。那么,您,生活中的聪明人,自己去选择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