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导演康洪雷在看了《炊事班的故事》后,正在物色他的新剧《葵花朵朵》(后在中央一台播出时改为《民工》)的男主角菊广大,他决定让我出演。可以说这是我对自己塑造角色比较满意的一个戏。
康洪雷导演当时对我的要求是:“希望你晒得黑一点,我不希望打太多的底彩。”那段时间,我天天穿着短裤在外面晒太阳。接着我和其他主创被安排到山西农村去体验生活,割麦,拢地,砌墙,把当时的农活干了一遍。
我还到工地去观察民工,揣摩民工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细节,捕捉民工的衣着打扮,所思所想,抽烟的动作,对话的神态,渴望的目光,满足的心理。他们吃饭的姿势是蹲在地上,眼神有时是迷茫的,经常抓着筷子在碗里无聊地转动,有时会下意识地挠一下脖子,后背,因为他们无法天天洗澡。
到开拍的时候,我找到了民工的感觉,在我眼里,康洪雷导演是一个独特的导演,他总是在不经意间去解决演员的问题,有一场戏,我饰演的民工菊广大突然得到了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在赶回家的火车上,一切准备就绪后,康洪雷导演要求我对着镜头酝酿情绪:“你感受吧,十分二十分钟都没有关系。”进入状态后的我想,是不是该表现出眼泪出来,又强行咽回去?突然我感到胸口像被人重重地击打了一下,我脸上的肌肉跟着情不自禁地抽搐了一下。我还没来不及纳闷,传来了康导满意的声音:“过!”这一击是康导的灵机一动带来的,我的自然反应准确地表达了民工闻悉突如其来的噩耗时的表情——不是嚎啕大哭,也不是潸然泪下,而是无法言说的沁入骨髓的悲伤!
······
我喜欢《民工》主人公菊广大的内心独白:“人这一辈子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有时候还会碰到大灾大难,这都是很正常的。要想办法战胜它,战胜了你是好汉,战败了你也是好汗。因为你曾坚强地走过,尽管代价巨大······”
我喜欢康导用简单而平实的方式来赞美和表扬身边的人和事,用善良和柔和的语境去发现人身上还残存的美德及善良的天性。他关注世俗生活,在小故事中,发掘一种人的精神,一种对真,善,美的向往和坚信的流露,他的《激情燃烧的岁月》,《青衣》,《民工》,《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都有一种精神的力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