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俑是音乐文化中的一种类型,它们都采用圆雕技法雕塑完成。不同时代的乐俑在雕塑风格上有着较大差别,尤其是地域文化的不同,反映在人物的塑造上都带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
图为金代山西浑源窑生产的白瓷乐俑。[山西省博物院藏]此组乐俑造型生动,雕刻精致;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闪黄。乐俑或跪或席地而坐,怀中各自抱有锣、笛和琵琶,人物神态专注。是浑源瓷塑人物中的精典作品。
古代乐俑分为瓷俑与陶俑,它兴起于汉代,盛行于唐,宋金时代是瓷质乐俑最鼎盛时期。自汉代以来,无论是瓷质或陶质乐俑都是一种陪葬的专用器物,直到宋金时期才逐渐改变了这一现状,乐俑既是案头陈设把玩之物,又可用于陪葬这样的双重功能。
浑源窑地处偏远山区,距离大同较近。该窑生产的产品种类繁多,且多为民用器皿,同时在金元时代还曾仿烧过钧釉瓷。在众多产品中,各类人物雕塑占据有相当的比例,瓷塑的制作工艺分为圆雕与合模雕刻两大类,其中各式人物是瓷塑的大宗产品,有相当一部分瓷塑人物、动物属串戴把玩用。浑源瓷塑的所有造型,都是在以生活为原型的基础上而进行创作的。这些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瓷塑,再现了古代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写实性的雕塑技法将我们穿越时空、带入到那个久远年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