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为“官仿官”?

(2013-08-26 07:08:22)
标签:

文化

何为“官仿官”?(南宋官窑.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

何为“官仿官”?(明代成化仿南宋官窑.北京故宫藏)
     所谓官仿官是后代官窑仿前朝的一个名称的总称。在中国陶瓷史上历来就有后代仿前朝的记载,明清时期以本朝仿前朝官窑或御窑瓷的现象较为普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出于两个目的:1、仿前朝官、御窑瓷是为了表达对先人的崇敬心情,以物寄思是它最主要的目的;2、尝试恢复古代制瓷工艺以满足帝王的情趣喜好。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通过故宫旧藏南宋官窑、汝窑、钧窑、哥窑及定窑的部分瓷器底刻的御题诗便可晓其意图。

    图一的南宋官窑瓷在人们心目中很难想象它会是宋代官窑制品,歪七扭八的怪异造型也难与宋代官窑苟同。由于人们对予宋代官窑的认识只是从书本中或博物馆陈列的部分陶瓷中了解了一部分,且没有上手的机会。因此,对官窑的认识因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而有“隔靴搔痒”的感觉,所以对异型器有排斥的心态。

    南宋官窑产品亦非个个都精工细作,少数产品也因烧成原因出现器物变型、窑裂、爆釉等非人为现象,由于它的制作成本太高,烧成难度大,因而其成品率相对较少,也正是这种事实的存在,所以即便是有少许瑕疵的产品依旧是保留了下来。在这一点上它和明代御窑厂在处理残次品的方式上截然不同。

    谈及官仿官还有个有趣的现象,在两宋时期,北方的北宋官窑和官汝窑的器物造型都是以陶瓷礼器为主流产品,日用器皿只占很小一部分,它们的造型风格也大同小异。时光的轮回又使南宋官窑在造型艺术风格上回到了原点,特别是它的制作工艺几乎与北宋官窑无二致,只不过是在支烧方法上稍有区别。以盘为例,北宋官及官汝的圈足外撇现象都可在南宋官窑同类产品中都有体现,挖足和后加圈足的成型工艺是南北官窑及官汝窑器的共有特征,由此印证了它们之间所存在的深厚的渊源关系。

    官仿官现象始于宋代,明清时最为流行,如图二的成化仿宋官高足杯便是最好的例证。我们知道,高足杯在两宋官窑产品中从未有过,成化以高足杯的形式出现主要还是要仿学宋官的釉色及开片纹的原理,好在杯的底足边缘以青花“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横款作了注明,否则就有可能闹出鉴别上的笑话。

    清三代陶瓷中以仿明代陶瓷的情况非常普遍,清三代仿的几乎都是明三代的典型代表作品,亦有少量是仿两宋瓷的,其中仿制最成功的非乾隆莫属。明清时的官仿官,为表示系仿前朝器物,大都使用寄托款(笔者注:即标注前朝年号)和本朝款,清代官仿官现象一直延续至光绪。

    官仿官既是个特殊的现象,也是后人为敬仰先民而采取的另类表达心情的一种寄思方式,这种形式上的表述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观念是分不开的,也是事在情理中的具体表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娇黄
后一篇:斗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