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耀州窑剔花壶)
(五代耀州窑剔花壶)
剔花是古陶瓷中主要的装饰技术手段之一,它形成于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广泛流行。剔花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即:留花剔地和留地剔花,耀州窑剔花瓷就属于前者。
图一、二同为五代耀州窑生产的剔花青瓷执壶。这两把执壶造型各异但剔花风格雷同,图一的剔花壶在表现细节上显得更加细腻;而图二执壶除运用剔花技艺外,为强化它的美观与实用性又增加了雕塑技法。凤首流的出现使该壶在整体设计上有所创新,因此提髙了剔花壶的文化品味及审美价值。
耀州剔花始于唐末,从时间上来讲要早于后来居上的河北磁州窑。耀州剔花受母亲窑越窑的直接影响,在刀法的运用上又与越窑表现细腻的风格有所不同,它的剔花用刀较深,纹样的选材基本与北方民俗习惯有密切的內在联系,因而其图案所展示的风格及特征都富有极浓郁的北方民俗文化气息。
耀州与磁州窑剔花分属二个不同的瓷窑体系,虽同处北方,但在装饰艺术表现力上却迥然不同。耀州窑所处中原偏北的地理位置与它对西夏、辽等国陶瓷的影响是最为明显的;而中原地区的磁州窑则对山西、河南诸窑产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不同的地域所产剔花瓷分别带有各自的地域特点,从文化角度上讲,它们之间既有本质上的联系,又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及民风习俗。
中国古陶瓷中的剔花技艺,客观上讲是受金银器上凹凸感极强的装饰所启发,同时砖、石雕刻技法亦是影响和成就剔花瓷的主要因素之一。北方瓷窑的剔花瓷之所以能够广泛流行,与它们厚重的胎体不无关系,相对而言,南方瓷胎轻薄显然用于剔花将造成很大难度,耗时费工对善于精细盘算南方人来说似乎既不划算又劳命伤财。因此,剔花瓷在北方地区流行就有它特殊的文化意义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