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听雨
听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963
  • 关注人气:2,6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刻花与划花

(2013-05-02 18:12:51)
标签:

文化

刻花与划花
(五代耀州窑刻花碗)
刻花与划花
(五代越窑划花盘)
    刻花与划花本属同宗同源,两者都是用刻、划的技巧来为古陶瓷的图案进行装饰,它们之间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本质上的区别。从南北朝开始,先民们就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一套最原始的刻划技法,并将这一技术运用于陶瓷的装饰上。唐代中期起,这种刻划花技艺被南北方瓷窑普遍使用,至晚唐五代到宋代时达到极盛阶段……。

    所谓刻花,是指用锐器在瓷坯上用半刀泥技艺刻出所需的图案,刻出的纹样阴阳面突出,纹理深浅不一,以此产生较强烈的立体视觉效果来弥补因单一色调造成的不足。而划花则是用尖细的竹或铁器,在瓷坯上划出事先设计好的纹样,其划花力度要弱于刻花,所划画面虽不及刻花遒劲有力,但细致入微、灵巧而流畅的线条,是刻花技法难以完成的。图例一、二的刻、划花装饰尽管分属不同的窑口,但它们都以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向人们展示了五代时期刻、划花技术在陶瓷运用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同时,也反映出耀州与越州两窑匠师髙超、精湛的制瓷技术水平。

   耀州刻、划花技术源自母亲窑--越州窑,当越窑入宋后跌入低谷时,北方的耀州窑正处在其窑业生产与发展的鼎盛时期,长期的实践与积累,使得耀州刻、划花装饰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继承和保留了母亲窑生产技术的同时,结合自身的地域文化特点及装饰需求,创造出许多优秀的陶瓷艺术品,这在中国陶瓷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刻、划技术的形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古代单一的色调从美学上来说,缺乏审美性,仅以造型取胜已很难立足于市场,为强化竞争力,丰富陶瓷装饰,刻、划花技艺无疑从根本上改变和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审美取向,以全新的陶瓷装饰设计理念、华美古朴的画面,延续了中国古陶瓷的艺术生命。因此,中国陶瓷中的刻、划花技术不仅仅是种技术上的创新,它更能体现出在科技落后的年代里,先民们是如何使中国陶瓷装饰艺术从单一走向成熟的最好的历史见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珐琅墨彩山水
后一篇:仿古瓷之我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