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上,唯一被外国人形象地称为“中国白”的陶瓷就是明清时期声名鹊起的福建德化窑白瓷。德化窑始烧于宋代,在当时以生产青白瓷为主,该窑的青白瓷胎洁白,以刻划花及模印各式纹样而有别于同期的景德镇青白瓷。德化窑以县治所冠名,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外销瓷产地之一。
图为明代晚期德化窑生产的白釉兽耳炉,此炉造型古朴优雅,胎质细腻、洁白,通体施白釉,釉表滋润莹亮,温润如玉,炉身虽为素面,但洁白的釉色和端庄的造型艺术,使它更加充满了一份宁静而素雅的艺术氛围。
在古文献中记载德化窑产品的文章很多,就连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也向世人介绍了德化窑的产品。明代德化白瓷进入欧州等西方国家后,曾经轰动一时,素面美艳的洁白色泽使德化窑白瓷成了西方贵族阶层争购的商品。随后的德化白瓷在经过了不断发展与改进的同时,以何朝宗等一代瓷塑大师的努力下,生产出一大批各式人物及动物瓷塑作品,使得德化瓷进入到一个空前发展的崭新阶段。
德化窑在明代主要以生产日用器为主,也有少量的陈设瓷,在陈设瓷中其造型多为仿青铜制式。明代德化瓷瓷质致宻,透光性好,纯白的釉色光润明亮,故国人将它称之为“猪油白”或“象牙白。”清代起德化白瓷增添了不少新品种,器物造型也随之增加,但其釉面远不及明代肥厚,釉色也显得白中微泛青,釉层薄而在釉表质感上显得呆板僵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