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荷、莲

(2012-02-23 08:15:52)
标签:

文化

荷、莲  

   一提及紫砂,人们自然会把它与紫砂壶联糸在一起,这与紫砂壶在日常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其渊源的历史有着密切的关联。虽说过去有人将紫砂的使用追溯至春秋时代,但是从历史、考古学角度看仍缺乏证据,尤其缺乏文献及考古发掘的证明,据此有关紫砂春秋说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紫砂的主产地是在江苏宜兴一带,在过去的考古调查与发掘中,宜兴自汉代起就已生产陶器(笔者注:非紫砂器),汉以后至北宋时仍以烧造釉陶为主。1976年在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发现的宋代墓葬周边地区发现了早期残存紫砂标本,因而有学者认为是宋之前的紫砂。由于该墓葬曾存在打破关系(笔者注:专业术语)和出现扰乱层,地层关糸不明确,加之墓床未发现有早期紫砂遗留,因此,将扰乱层中获取的紫砂资料作为墓葬的出土年代划分是不科学、不严谨的。历史与考古学强调的是文献结合科学发掘来加以论证所需的资料,而对于已遭破坏后获取的资料只能作为一种旁证而不能作为直接证据。因此,对76年获取的资料只能作为假设式的参考。

  最早系统地记载有关紫砂的文献是明代周髙起所著的《阳羨茗壶系创始》,书中曰:“金山寺僧,搏紫砂细土,搜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揑口、柄、盖的,作成壶具,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笔者注:此文献成书于明代嘉靖晚期)虽然书中提及僧人用紫砂做壶,但对其考证年代问题仍含糊其词,何况明代距宋代相差几百年,且又无实物佐证,因此笔者认为是以讹传讹,不足以证明羊角山出土紫砂标本的确切年代。

   紫砂是一种粘性较强的土,可塑性很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紫砂最初是作为生产各种玩具的一种材料,在生产的过程中人们很快发现了它的潜在用途,通过劳动激发出的创作灵感,被运用到了紫砂壶的制作中,从此中国紫砂的实际运用产生了质的飞跃,也是紫砂器成为赏玩、收藏的一种时尚追求。

  图为清中期宜兴生产的紫砂莲荷象生陶水滴,(笔者注:水滴系文房用具)象生莲荷陶水滴设计新颖,形态逼真。荷蕊做成中空的水滴,一旁依偎着莲蓬,莲蓬上的莲心颗粒丰满,其下用捆扎的荷叶作基座,整体构思独具匠心,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上冲击力。

   紫砂在完成它的造型后所产生的艺术美,主要体现在它的写实性方面,无论是壶或是以紫砂生产的文房用品或雕塑,都有它特定的内容和赋于了更深的文化含义。写实性的艺术手法,变化多端的艺术构思,让似与不似的创作思维给人以浓郁的回味,或给人动与静的美妙感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麻姑献寿
后一篇:剔花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