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平遥——平遥民间出殡仪仗实录

标签:
聪明鸡平遥旅游平遥古城古城墙民俗仪仗花圈棺椁棺罩旅游杂谈 |
分类: 踏破铁鞋 |
平遥是我山西之行的第二站。旅游者眼中的平遥是古老的、商业的,鳞次栉比的店铺、到处拍照留念的游客、夜晚忙碌吆喝的小贩……,这使得平遥变得有些嘈杂有些浮躁。
平遥最早的城墙始建于公元前800多年,后经过多次修葺至1703年康熙时代形成现在的规模。城墙周长六千多米,高六到十米不等,有护城河、瓮城。墙体内、外、上面全部铺砖,内筑女儿墙,外筑垛口。
我从南门沿着两道深深的车辙寻找到登上城楼的路,沿着城墙上面平整的古老的青砖向东漫步。这里离开古城的中心,居高临下,既安静又视野开阔。城外的路也在堵车,城内非旅游景点的街道行人稀少,城墙下就是一个个古老的四合院,有的小院干净整洁,有的堆满了成熟的玉米棒,丰收富足的景象。一个小院里几个大人和孩子正在高兴的玩耍,欢快的笑声引得我去看,一时间也很羡慕他们轻松愉快的生活。
从前方隐约传来几声低回的哀乐,城墙外的路上走来一队送葬的仪仗。队伍前面是古城常见的电瓶车载着一些花圈,由于堵车,队伍行进的很慢,后面举着花圈的人不时停下来休息。花圈的队伍中有三面我不知道怎么称呼,姑且叫花墙吧,上面有“奠”、“一路走好”、“驾返逢来”等字样。花圈队伍后面依次有吹鼓手、端着供品的,再后面就是32个人抬的棺椁,棺椁上面覆盖着华丽的棺罩,最后是两辆小电瓶车坐着一些小孩子。
平遥城东地区,是平遥居民居住较多的区域,城东这条路可能是去平遥的殡仪馆的方向,几乎每天都有送葬的队伍从这里出城。仪仗的规模大同小异,有的还有数量不等的轿车和装饰的农用车送一些大的供奉。这种有着浓厚民风民俗的送葬方式在大城市里无论如何也看不到的。
其实,平遥古城最多展现给我们的东西,可能是迎合旅游的、商业化的。而平遥其实也有很多普通的生活值得去观察、去感受,一带而过的团队旅游是不可能接触到的。虽然平遥只留下我匆匆的足迹,我更喜欢的和印象深刻的是平遥古朴的民风民俗。
平遥,离我们很近,又离我们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