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比凡希健康心理 |
分类: 比凡希生活分享 |

這兩週超級忙,加上孩子給老師投訴學習態度不端正,我加緊留意,快樂101系列停了下來。只怪讀書太少腹無墨水,只有靠積累的閱歷,有所思有所感才能寫文字。
還有幾天2014年快完結了,這個時候正好回顧一年發生的事情。
回顧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進取積極的人,焦點放在往前衝;無病呻吟自怨自艾的人,焦點放在自己多麼受害的感受上而非自省。
特別我看見孩子連續被老師投訴3周,從孩子的行為正好看到為什麼人難以面對真實的自己,以及因此給自己帶來一連串的麻煩。
孩子被老師投訴,肯定不是一次半次做不好給老師批評,而是三番四次沒有端正自己態度,老師教誨當耳邊風,才會出現不同老師接二連三連續三星期告訴媽媽。孩子壓根兒就不想讀書,心思放在多麼不願意面對自己作為一個學生的事實與責任,太多無謂轉空子逃避功課。老師未向家長投訴的期間,孩子幻想自己能夠欺上瞞下繼續下去,但日子過得不舒坦,老想著這件「不能見光」的事情上,不安與焦慮的情緒影響生活,家長老師隨便說一句話膽戰心驚,生怕被揭發。這些心理壓力都是孩子逃避盡作為學生責任的所為而承受的「回報」。東窗事發後,無謂的忿忿不平情緒,只會埋怨「為什麼老師打我小報告?」,被家長覺得自己苦,自欺欺人哭得聲淚俱下嚷「你給我一次機會,我真是改過了!」,心底裡就是扭曲想著:為什麼你當媽媽不給機會我?如果沒有及時把思想糾正過來,孩子就會編造他一套版本的記憶,忽視自己懶惰與欺騙的行為,然後放大老師與家長懲罰他的可惡。
連續3週接到投訴,試問孩子「真是改過了!」,還會接二連三發生嗎?當然不會了。再細想一層,學習的真實意義在哪裡?真是因為學習成績重要嗎?不是的,作為一個學生就得端正學習態度,因為這是「社會角色」。直到孩子能磨合原始享樂主義的慾望與社會責任的承擔,他才會真正心理成長,這是他長大後能否身心健康地融合社會生活,正面的自我價值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所有覺得學校老師難為自己的成年人,覺得學校與老師針對自己子弟的家長,都沒有心理順利過渡這個小學階段,沒有磨合自己原始享樂主義的慾望與社會責任的承擔。因此所有問題都是社會的問題、都是學校的問題,唯恐自己要負責任。
都是頑皮學生,但做過頑皮學生,欠交功課被老師批評被老師罰過被家長罰過的你,一定很清楚我孩子的心路歷程。我自問也不是一個乖孩子,我記得三年級聖誕假我很不願意做假期功課,天天被父母問做好功課沒有,天天說自己做得「七七八八」,因為聖誕假很想去愛錫得近乎縱容我的爺爺奶奶家裡住,但我爸爸的規定是我一定要完成功課才可以去爺爺奶奶家裡。結果那次有沒有到爺爺奶奶家裡住我忘記了,但我很記得假期結束前趕回作業,連續2天不停做,還不斷被爸爸媽媽罵我「說七七八八,是七七八八未做」,我被羞得無地自容 - 9歲發生的事情,30年後我還記得,這個羞恥感,令我認真思考我是不是這輩子都要這樣「七七八八」地過日子?
是的,能正視自己所做所想好困難,因為不開心的事情不想面對,羞恥得無地自容的難受把我推到自省的深刻反思。越是逃避、已經烙印在記憶中越頻密浮現,很清晰卻不愉快的記憶,想也不想去想。
2014,我是到了12月24日才驚覺一年過得太快,因為今年我超額完成過去幾年一直停滯不前的事情,每天我都非常愉快,起床感覺特別感恩。然而到年底想想要回顧的事情,好像愉快的記憶都特別模糊,我想了3天都沒辦法按時間寫下來發生了什麼事情。能追溯起來最近的記憶,都要到6月底決定搬遷工作室,之後翻天覆地的搬家搬工作室裝修工作室,之後就是近日老想著鍛鍊減肥。我唯一記得的畫面,是一天下午坐在舊工作室的辦公桌,望著蔚藍天空與溫暖陽光,心裡很輕鬆自在的感覺。還好有微博,我匆匆看完一年來自己的微博,才記得原來自己做過這些這些與這些。
快樂充實的日子,比不開心不想面對的事情難想起來,努力去想,也只會出現零零碎碎的片段,因為我們的情緒記憶帶來強烈的感受。
比較不開心與開心的日子,最大分別是後者全力以赴,認真投入做每件事,而前者則太多無謂想法無謂情緒牽絆自己。
比凡希工作室提供的心靈成長指導計畫,是個幫助你了解自己以及建立自信的服務,如欲了解及購買,請點擊連結: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10.5-c.w4002-2620756658.18.VLVdvi&id=6935133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