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心靈:快樂101系列-3

(2014-12-15 18:34:52)
标签:

annaliza

比凡希

健康

心理

分类: 比凡希生活分享
心理心靈:快樂101系列-3我這個人,從小就不是被人傾訴的對象,卻做了一個療癒心靈的工作,可見人生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我沒有那些為愛情哭得死去活啦的閨蜜 - 基本上我的成長都不怎麼與女孩子來往過密,因為女人這種動物,好像生下來的時候就多生一張嘴,用來說別人長短、說自己的多愁善感。

活了快四十年,近7、8年我才發現,我對「女性」的定性想法是錯誤的 - 說別人長短、說自己的多愁善感不是女人特有。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人,深感自己懷才不遇、時不與我的男人,他們發放負能量的頻率,影響力是小女人幾何級數的擴大。


很多人私信給我說對心理學有興趣,如果有興趣好好讀書上大學念就是,讀個碩士、博士然後做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書立說,你用不著來告訴我你有沒有興趣,趕快向自己目標進發,是嗎?寫這些私信來的,多數還加上一句「希望以後多交流」 - 我有什麼好與你交流呢?心理諮詢不是烹飪、園藝、手工藝等等,不是互相觀摩就會有所深造,咨商保密,我不會拿我客人的個案與你分享,如果我的研究到達一定水平,我自然會發表學術論文,看論文就是最好的交流了。而我,只是一個心理從業員,沒到達學究水平呀!我個人又不至於悲催至有情緒問題絕望得向不相干的人傾訴。以排除法推理,所謂對心理學有興趣,其實是你想把你的心理問題找人幫你解決而已。正如之前文章我講到,「人的情緒很複雜,因為問問題的人自己都不知道他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另一個情況,人之所以無法直接得到他想得到的,因為總是以為用迂迴曲折的方法是一種方法。其實做人都不能直接提出自己想要的,只有一個原因:你不想為你想得到的事情沒有全力以赴。就像這種好像很有技巧的表達方式:多交流,感覺上自己不是需要求助,但希望閒聊之間自己的問題得到解決。


昨晚我朋友邀請我看了一個劇場,法國文學作家與導演 Marguerite Duras杜哈絲的小說Moderato cantabile慢板如歌改編的跨媒體演出。這位被譽為「賦予心理分析新的內涵,給小說寫作帶來了革新」的作家作品,本身已經充滿慾望壓抑與死亡願望的氛圍。看罷,我開始明白為什麼文青喜歡這種糾結而接近死亡的氛圍,還推崇備至。因為一個充滿慾望而壓抑的人能執筆把情感寫出來,比這些人光想而沒勇氣做的已經踏出一大步,成為文青情感發洩的渠道。所以在劇場內,勾起觀眾的這種壓抑慾望。作為一個做解讀情緒工作者,事先毫不了解興致勃勃投入,不知覺地攝讀劇場大家發放的情緒,頭痛不堪地休息了一整天才恢復過來。


如果一個人直接一點,願意付出去爭取目標而不成功,會有失望情緒,但因為你全力以赴,沒有遺憾,所以失望過後比較容易放下,繼續面對生活。


一個人用迂迴方法去達到目標,不成功,同樣會有失望的情緒,而這個失望之後會轉化成「耿耿於懷」 - 為什麼?因為一開始沒有盡全力,多少會給予自己遐想的空間:如果我當時XXXX,事情就會XXXX了!多愁善感、懷才不遇、時不與我的人,就是因為面對事情有所保留,沒有全力以赴追求目標,不能達到期望後的耿耿於懷,其實是還容許自己活在遐想之間。


就如充滿慾望壓抑的文學作品,或許你能吸引跟你同頻率的人互相親近,淪落在沈淪之間,這個接近死亡的願力永不可以帶來給你快樂的人生。事實上,這位多產的小說與導演,酗酒、脾氣孤僻古怪而晚年死於喉癌 - 即使一位能在文字戲劇給自己發聲的藝術家,她的離世卻諷刺地反應著,困於無法表達自己的抑壓之中。


處理面對自己失敗而有所保留的做人態度,根治多愁善感、懷才不遇、時不與我給你帶來的煩惱,有一個好方法:


第一:培養自己的幽默感

做心理諮詢,要多壓抑可以有多壓抑,有些「人肉負能量裝置」周圍散發自己的負能量散發毒氣,特別喜歡找「有愛心」的人發放情緒垃圾放毒氣。對於這些情況最好的辦法-幽默感  一顆神經繃緊的心,無法接受生活還有另外選擇,形成一條傳導神經系統的高速路上大腦,成為認知。打斷這條負能量高速路的最好方法,就是幽默感,多愁善感、懷才不遇、時不與我的人喜歡跑去向富有幽默感的人放毒氣


第二:向無賴學習

你向耍無賴的人學習,做人臉皮厚一點,用一個嶄新角度看待耍無賴的傢伙。世界上有種的人存在,因為他們也有他們的生存之道。別用是與非來批判,嘗試用看熱鬧的心情看待這些人,其實也挺好笑的。向他們學習這種死皮賴臉,不要擔心你會變得如此無賴,你沒有這個本事,但每次你害怕失敗而有所保留的時候,想想人家這樣都做得出來,你的失敗沒什麼大不了的。


第三:放眼四周

聖經上馬太福音第7章第三節:「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以此道出一個道理,一般人看到別人的問題即使如根刺之少無限放大,而對於自己的問題大如樑柱也會視之不見。如果你轉化,把這個情況替換成「痛苦」放在自己的遭遇與他人的景況「能看出別人心中痛苦的刺,而不想自己心痛痛苦如樑柱」你還會為自己的情緒整天自怨自艾嗎?


如果你想快樂,先要學懂一套能看待造成自己最不快樂的方法,就是失敗免疫力,只要你一天一點努力建立這套免疫力,你就脫離多愁善感、懷才不遇、時不與我的行列,活出愉快的人生。


比凡希工作室提供的心靈成長指導計畫,是個幫助你了解自己以及建立自信的服務,如欲了解及購買,請點擊連結: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10.5-c.w4002-2620756658.18.VLVdvi&id=693513367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