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開學一個月,有朋友埋怨上小一的女兒功課量多,單單是抄手冊已經非常吃力。簡化她的怨言,大致為幾點:
1)才上小一女兒懂的中文字也不多,單是抄作業寫的字也不懂。
2)女兒要犧牲小息買零食和玩的時間留在座位抄作業。
3)回家女兒拿iPad核對學校網站給家長的每天功課,既然抄手冊內容遺漏甚多,母女慨嘆不要白天抄手冊回家根本可以上網看。
我這個朋友,是我的舊下屬,我對她的工作能力的體會是:怪不得之前幾份工作都被公司裁員!她說女兒抄手冊(就是國內的作業登記)慢,她本人可以拿著一份文件磨蹭,摸摸這裡翻翻那裡一天不知做了什麼,存檔文件在桌子堆的高高,她的工作效率是無法理解的龜速。另外我記得她吃飯她有個習慣,就是一手拿著飯碗,一手拿著筷子,筷子在飯碗中“督、督、督”的像敲木魚的弄,但不送飯進口、也不是嚥吞,這些動作無必要的,正如她工作一樣,摸摸東翻翻西的動作都是浪費時間沒意思。
後來我發現她是無法集中精神做事情,所以做什麼都費時間,我問她腦袋想什麼事情,她說沒有。
所以她女兒龜速, 我 非常了解了,因為媽媽都是這樣,從小學回來的習慣。
另一個問題,就是媽媽很多抱怨,從對工作抱怨、家人抱怨、丈夫抱怨,她說話就是喃無喃無的念,從來沒聽過她說發生什麼好事,她也好像做什麼都為了招惹不幸到身上,因為沒有結婚之前,老埋怨媽媽阻止她談戀愛;結婚之後,老埋怨老公不好,跟我通電話就說要離婚,最初我還勸勸,後來我說好呀!還沒有生孩子就離婚吧,明天我跟上我的律師辦公室辦離婚,不管我說什麼,她就喃無喃無的埋怨老公像錄音帶的不斷播放。後來我覺知了,真正傷心的人大哭一頓也好、憤怒大罵一場也好,甚至哀傷極至也好,足夠痛苦就會改變;埋怨的人自己不痛苦,啓示她就是利用埋怨做工具期望不用改變得到好處,得到別人認同,對改變問題沒有幫助,反而更根深蒂固的認為自己是對,別人是錯的。所以以後她打電話來我第一句:你是要離婚不用說現在我跟你去辦,不然你以後不要打電話給我,該勸也勸了我不喜歡聽這樣的埋怨,有需要我介紹心理輔導給你。後來去心理輔導,咨詢師給她的忠告她卻認為咨詢師偏幫她丈夫,從埋怨丈夫一人變成埋怨咨詢師與丈夫兩人,以後不去了。
想像一下她女兒吸收的“營養”,人生多麼痛苦呀!上學多痛苦呀!長大多痛苦呀!生活多痛苦呀!什麼可能提起勁做事呢?
其實任一孩子上小學,都會遇上小挑戰,孩子會如何面對問題,父母的態度對孩子很大影響。怨言,就在告訴孩子上學是痛苦困難事;鼓勵,孩子就學會克服問題。成長中能夠一次又一次克服小挑戰,自信心就建立起來,當父母教孩子想辦法,孩子就學想辦法;父母埋怨推諉,孩子就以為做人處世可以用埋怨應付。
1)才上小一女兒懂的中文字也不多,單是抄作業寫的字也不懂。
2)女兒要犧牲小息買零食和玩的時間留在座位抄作業。
3)回家女兒拿iPad核對學校網站給家長的每天功課,既然抄手冊內容遺漏甚多,母女慨嘆不要白天抄手冊回家根本可以上網看。
我這個朋友,是我的舊下屬,我對她的工作能力的體會是:怪不得之前幾份工作都被公司裁員!她說女兒抄手冊(就是國內的作業登記)慢,她本人可以拿著一份文件磨蹭,摸摸這裡翻翻那裡一天不知做了什麼,存檔文件在桌子堆的高高,她的工作效率是無法理解的龜速。另外我記得她吃飯她有個習慣,就是一手拿著飯碗,一手拿著筷子,筷子在飯碗中“督、督、督”的像敲木魚的弄,但不送飯進口、也不是嚥吞,這些動作無必要的,正如她工作一樣,摸摸東翻翻西的動作都是浪費時間沒意思。
後來我發現她是無法集中精神做事情,所以做什麼都費時間,我問她腦袋想什麼事情,她說沒有。
所以她女兒龜速, 我 非常了解了,因為媽媽都是這樣,從小學回來的習慣。
另一個問題,就是媽媽很多抱怨,從對工作抱怨、家人抱怨、丈夫抱怨,她說話就是喃無喃無的念,從來沒聽過她說發生什麼好事,她也好像做什麼都為了招惹不幸到身上,因為沒有結婚之前,老埋怨媽媽阻止她談戀愛;結婚之後,老埋怨老公不好,跟我通電話就說要離婚,最初我還勸勸,後來我說好呀!還沒有生孩子就離婚吧,明天我跟上我的律師辦公室辦離婚,不管我說什麼,她就喃無喃無的埋怨老公像錄音帶的不斷播放。後來我覺知了,真正傷心的人大哭一頓也好、憤怒大罵一場也好,甚至哀傷極至也好,足夠痛苦就會改變;埋怨的人自己不痛苦,啓示她就是利用埋怨做工具期望不用改變得到好處,得到別人認同,對改變問題沒有幫助,反而更根深蒂固的認為自己是對,別人是錯的。所以以後她打電話來我第一句:你是要離婚不用說現在我跟你去辦,不然你以後不要打電話給我,該勸也勸了我不喜歡聽這樣的埋怨,有需要我介紹心理輔導給你。後來去心理輔導,咨詢師給她的忠告她卻認為咨詢師偏幫她丈夫,從埋怨丈夫一人變成埋怨咨詢師與丈夫兩人,以後不去了。
想像一下她女兒吸收的“營養”,人生多麼痛苦呀!上學多痛苦呀!長大多痛苦呀!生活多痛苦呀!什麼可能提起勁做事呢?
其實任一孩子上小學,都會遇上小挑戰,孩子會如何面對問題,父母的態度對孩子很大影響。怨言,就在告訴孩子上學是痛苦困難事;鼓勵,孩子就學會克服問題。成長中能夠一次又一次克服小挑戰,自信心就建立起來,當父母教孩子想辦法,孩子就學想辦法;父母埋怨推諉,孩子就以為做人處世可以用埋怨應付。
后一篇:[香薰養生]哮喘保健